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容曳的意思、容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容曳的解釋

(1).遲疑不定貌。 唐 王勃 《七夕賦》:“悲侵玉履,念起金鈿。儼歸裝而容曳,整還蓋而遷延。”

(2).寬松舒展貌。 唐 李邕 《石賦》:“降神女之徜徉,拂仙衣之容曳。”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臺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獨變态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3).起伏行進貌。 唐 謝偃 《明河賦》:“歲入三秋,勢直千裡,度龍駕而容曳,構鵲橋而迤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容曳是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遲疑徘徊

指行動猶豫不決、徘徊不前。此義源于《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12頁的記載:“容曳:遲疑不決貌。”

例證:

《楚辭·九章·思美人》:“欲容與以俟時兮,懼年歲之既晏。” 王逸注:“容與,猶容曳也。”此處形容内心遲疑,欲行又止之态。

二、引申義:寬松舒展

由“徘徊”引申指姿态、衣飾或文風的寬松舒緩、從容不迫。此義見于《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第987頁:“容曳:寬舒貌。”

例證:

  1. 衣飾:唐代詩人張說《離會曲》:“良人早容曳,車馬光照地。” 描述衣袂飄動之态。
  2. 文風:清代劉大櫆《論文偶記》:“文貴疏……疏則容曳。” 指文章疏朗有緻,節奏舒緩。

三、使用場景與關聯詞

多用于古典文學描寫,近義詞包括“容與”“逶迤”,反義詞為“迅疾”“局促”。現代漢語中偶見于詩詞鑒賞或曆史文本分析,如研究六朝骈文時形容其鋪陳舒展的風格(參考《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容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得出:

  1. 遲疑不定貌
    指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狀态。例如唐代王勃《七夕賦》中“俨歸裝而容曳”,描述歸途中遲疑不定的情态。

  2. 寬松舒展貌
    形容衣物或姿态寬松、舒展。如李邕《石賦》提到“拂仙衣之容曳”,描繪仙人衣袍的飄逸舒展之态。

  3. 起伏行進貌
    多用于描寫動态的起伏或行進狀态。張彥遠《曆代名畫記》中“古之服飾容曳”,指古代服飾在行動時的起伏感。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七夕賦》《石賦》等唐代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巴賨抃風儛潤别場花怖沮才操叉蔟廛郭超群絶倫車弊村姬窵遠疊燮端倪二勝環兒童之見發火房靈放縱馳蕩風前燭甘肅關上裹鋒寒螀豪門黑白片恢諧貨販講唱文學趼足解韍淨潔崛峙伉王靠牌子疴恙來附淩踔陵海陵署遴難陸鈔砢确率爾門幹奈心瓯駱棚棚硬乾貨切愕箧箧情寄棄群臣趨炎附熱儒哲泰然處之童稂退尋讬色銷子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