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農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黃庭遁甲緣身經·心藏圖》:“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
(2).指歲月。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詩:“俯仰一小籠,焉知弦朔易。空裡躍紅粧,始覺清明至。”
(3).喻彼此間隔,難通音信。《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三八》:“音信闊弦朔,方悟千裡遙,朝霜語白日,知我為歡消。”
“弦朔”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農曆每月的初七、初八(上弦),廿二、廿三(下弦),以及初一(朔日)。朔日為月亮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刻,弦日則對應月相半圓狀态。
文獻例證
如《黃庭遁甲緣身經·心藏圖》提到“弦朔清旦”的修行時間,指特定農曆日期清晨的方位調整。
代指歲月
明代袁宏道詩句“俯仰一小籠,焉知弦朔易”,以弦朔交替暗喻時間流逝。
喻指音信隔絕
古樂府詩《讀曲歌》用“音信闊弦朔”表達因時間或空間間隔導緻通信困難。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比喻“言辭犀利如弓箭”。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優先參考前兩類傳統含義。
該詞核心與農曆日期相關,後衍生出時間流逝、音信難通的詩意表達。如需具體應用,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
《弦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那麼它具體表示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将對該詞進行詳細解釋。
我們可以将《弦朔》拆分為兩個部分:弦(三點水部首)和朔(月字底部旁)。弦的筆畫為三畫,朔的筆畫為十二畫。
《弦朔》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弦”意為弓上拉緊的線,用于彈奏樂器,引申為音樂的意味;“朔”則意為每月初一,月亮初現之時。
在繁體字中,弦朔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弦朔》的寫法和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未有明顯變化。
以下是兩個使用《弦朔》的例句:
1. 他巧妙地使用《弦朔》之間的律動,創造了一曲别具一格的音樂。
2. 今天是月朔,我們一起去山頂觀賞弦朔初現的美景吧。
以下是幾個以《弦朔》為組成部分的詞彙:
1. 弦月:指彎曲如弦的月亮。
2. 新朔:每月初一,新月初現。
3. 弦歌:以弦樂為伴奏的歌曲。
以下是與《弦朔》意思相近的詞彙:
1. 樂曲:音樂作品。
2. 橫笛:一種管樂器。
以下是與《弦朔》意思相反的詞彙:
1. 寂靜:沉默和安靜的狀态。
2. 月落:指月亮從地平線下降。
通過本文的解釋,相信大家對《弦朔》這個詞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寫法、例句及相關詞彙有了一定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