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穎。 唐 潘炎 《嘉禾合穗賦》:“駟臨天漢,爰合穗以西成。”參見“ 合穎 ”。
“合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合穎”,指禾苗一莖生雙穗的現象,在古代被視為祥瑞之兆。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源自唐代潘炎的《嘉禾合穗賦》,其中“駟臨天漢,爰合穗以西成”描述了雙穗并生的景象。這裡的“合穎”即禾類植物同一莖稈上結出兩個穗頭,古人認為此現象象征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曆史與文化寓意
古代文獻常将“合穗”與“祥瑞”關聯,例如南朝謝莊的《喜雨詩》提到“合穎行盛茂”,表達對豐收的祈願。此外,該詞也用于人名,寓意“通時合變、盈車嘉穗”,象征智慧與吉祥。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嘉禾合穗賦》及古代農事記載。
合穗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植物的谷穗或者稻谷成熟時的狀态,也可以用來比喻一件事物發展順利或達到成功的階段。
合穗由兩個部首組成:合(合約)和禾(稻谷)。合穗的總筆畫數為13。
合穗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合穗保留了原來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中,合穗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例如,禾在古代字體中可能比現代字體更加曲折,而合的形狀也可能稍有變化。
1. 田地裡的稻谷已經長成了合穗,收割的時候就要開始了。
2. 我們團隊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項目已經進入了合穗階段。
合作、合理、合情合理、穗花、穗狀、穗重、穗穎
豐收、成熟、順利、成功
失敗、不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