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紅;火紅。 唐 宋之問 《嵩山天門歌》:“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
“赩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ì hóng(注音:ㄒㄧˋ ㄏㄨㄥˊ),其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深紅色或火紅色,常用于形容顔色鮮豔濃烈的事物,如晚霞、火光等。
文學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嵩山天門歌》:“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此處以“赩紅”描繪夕陽的熾烈紅色,展現壯麗景象。
構字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詞或文學描寫,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近顔色詞彙(如“鞓紅”“焮紅”),可參考其他來源。
赩紅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紅色的一種深沉、鮮豔的顔色。它表示了紅色的濃郁和強烈,給人一種熱烈、喜慶或威嚴的感覺。
赩字由貝部和次部組成。
它的總筆劃數為12筆。
赩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繁體字為赫赫。
在古代,赩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由兩個貝字組成,表示濃郁的紅色。後來,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1. 這件豔麗的晚禮服讓她赩紅如火。
2. 夜空中的煙花綻放出赩紅的光芒。
3. 這幅畫用赩紅的顔料勾勒出了一片火紅的天空。
赩花(形容鮮紅如火的花朵)
赩霞(形容紅霞滿天的景象)
赩光(形容發出赤紅光芒)
紅色
鮮紅
绯紅
黯淡
暗淡
蒼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