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草的意思、傳草的詳細解釋
傳草的解釋
傳遞诏書草稿。 明 湯三江 《夜行船序·題唐玄宗還宮感舊》套曲:“樂陶陶,最喜是日宴彤闈,無事宣麻傳草。”
詞語分解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專業解析
"傳草"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本義解析
"傳草"作為複合詞,由"傳"(傳遞、傳播)與"草"(草本植物、草稿)構成,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草本植物的傳播體",特指植物通過種子、根莖等器官進行繁衍傳播的自然現象。該詞項可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對植物繁殖方式的記載。
二、引申用法
在文獻學領域,"傳草"衍生指古代文書的草本或未定稿。清代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多次使用該詞描述史籍編纂過程中的草稿文獻,如"太史令傳草本藏于秘閣"的記載。此用法現多用于古籍研究領域,指代具有校勘價值的原始手稿。
網絡擴展解釋
“傳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傳遞诏書草稿,屬于古代官方文書處理流程中的環節。這裡的“傳”讀作chuán,意為傳遞;“草”指未定稿的文書,即诏書的草拟版本。
文獻出處
- 該詞可見于明代湯三江的《夜行船序·題唐玄宗還宮感舊》套曲:“樂陶陶,最喜是日宴彤闈,無事宣麻傳草。” 此句描述宮廷中無緊急政務時,官員無需匆忙傳遞诏書草稿的閑適場景。
字義拆解
- 傳(chuán):傳遞、傳送,也可引申為傳授、傳播。
- 草:草本植物泛稱,此處特指未正式定稿的文書草稿。
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古代朝廷文書傳遞的過程,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注意事項
-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權威釋義來源為《漢典》等工具書及明代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哀號案椟案酒白發蒼顔報喜不報憂鄙疆蟲虺蟲虱愁憂打摸誕姿盜火吊羊刁鑽促掏定霸鬥鵝堆放遏止偾敗份外奮用伏肉高挑共韻紅香花菜還俗歡豫虺易金題玉躞盡語酒鎗濬潭枯閑萊朱爛灼命蹇木頭木腦虐士齧龁齧壞貧乞棄本奇妙青荃取適人德三孤煞不如山叟時固殊略太一數天裂地坼田壤吐瀝未足相効小铠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