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肥胖之人。《靈樞經·衛氣失常》:“肉人者,上下容大。”
(2).凡俗之人。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 長房 下座頓首曰:‘肉人無知,積罪卻厚,幸謬見哀憫,猶人剖棺布氣,生枯起朽,但恐臭穢頑弊,不任驅使,若見哀憐,百生之厚幸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謬荷靈啟,垂授真法,但肉人頑疎,修行多替。” 明 黃淳耀 《和<讀山海經>》之十三:“浮世真肉人,前身忝仙才。”《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兇僧雖然兇橫,他也是個肉人!”
“肉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在中醫典籍《靈樞經·衛氣失常》中,“肉人”指體型肥壯且皮肉結實的人群,與“肥人”“膏人”并列為三種肥胖體質。其特點是“上下容大”,即全身勻稱豐滿。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及方言中“肉人”指懦弱者(如“辦事不利索”),或日本傳說中的妖怪形象,但這些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謹慎采納。
“肉人”的核心含義集中于中醫體質分類和宗教文學中的凡俗指代,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肉人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為“⺼”和“亻”,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是肉部,表示與肉相關的事物,“亻”是人部,代表人類。整體意思是指具有肉體的人。
肉人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肉人的寫法為「肉人」,并沒有特殊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肉人的古代漢字寫法是「⺼人」。其中,「⺼」代表肉體、「人」代表人類。這種寫法更加簡化,但現代漢字使用的是現代簡化字。所以,在現代常見的字體中使用「⺼」,而不是「肉」。
以下是一些可以使用肉人這個詞的例句:
肉人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衍生詞,比如:
與肉人相關的近義詞有肉體、人類、人身,反義詞有神靈、非人、非凡。
綜上所述,肉人是一個表示具有肉體的人的漢字詞語,源自古代漢字并在繁體字中保持原樣。肉人的拆分為“⺼”和“亻”,含義可以通過幾個例句更好地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