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填書的意思、填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填書的解釋

亦作“ 填篆 ”。書體之一種。相傳為 周 人 媒氏 所作。 唐 韋績 《墨薮·五十六種書》:“填書者,亦 周 之 媒氏 作。 魏 韋誕 用題宮闕, 王廙 、 王隱 皆好之。” 宋 夢英 《十八體書》:“填篆者, 周 媒氏 以仲春之月判會男女,則以此書表信往來,及 魏 明帝 使 京兆 韋仲将 點定 芳林苑 中樓觀, 王廙 、 王隱 皆雲字間滿密,故雲填篆。亦曰方填書。至今圖書印記并用此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填書"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記錄形式,指用朱砂或墨汁将文字工整填入竹簡、木牍的刻痕中。《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古代書寫方式之一,在刻有凹槽的簡牍上填色成字",屬于先秦至漢代的文書制作工藝。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尚書·周書》記載的"書于竹帛,镂于金石"可印證該書寫技術。填書需經過三道工序:先用刀筆在竹簡刻出字形凹槽,再以朱墨填充溝壑,最後用絲帛拭去表面浮色,形成色澤飽滿的立體文字。這種工藝使文書具備防篡改特性,常見于重要法律文書和盟約制作。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填書技法至東漢逐漸被紙墨書寫取代,但其遺風仍見于碑刻填朱、印玺钤封等傳統技藝。考古發現如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律令條文,多處保留着填書工藝的朱砂痕迹,印證了《周禮》"凡官府文書,必填而後用"的記載。

在文化衍生層面,《文心雕龍·書記》将填書列為"六體書"之一,強調其"形端色正,取信四方"的權威象征意義。這種書寫形式對後世文書制度産生深遠影響,現代公文中的"朱批""籤章"可視作填書文化的延續。

網絡擴展解釋

“填書”是中國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特殊體式,其核心特點與篆書相關,主要用于特定場合的書寫。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别稱 填書又稱“填篆”,屬于篆書變體。其字形以篆書為基礎,筆畫重疊填滿字間空隙,形成密實規整的視覺效果,多用于印章、官方文書或建築題字。

  2. 曆史起源 據唐代韋績《墨薮》記載,填書起源于周代,由“媒氏”(掌管婚姻的官員)創制,用于書寫婚嫁文書以表信義。至三國時期,韋誕曾用此體題寫魏國芳林苑樓觀,進一步推廣了其使用場景。

  3. 藝術特征

    • 結構特點:字間布局滿密,筆畫重疊交錯,形成獨特的裝飾性效果。
    • 功能性:因填篆的嚴密性,常被用于需要防僞或彰顯權威的場合,如官印、宮廷建築匾額等。
  4. 文獻記載 元代鄭杓《衍極》提及填書與麒麟書、鐘鼎文并列,屬于古文書體範疇。宋代夢英《十八體書》則詳細描述了其與周代婚俗的關聯及在魏晉時期的應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篆書演變或具體書法實例,可查閱《墨薮》《衍極》等古籍,或參考金石學相關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阜按鞫抱角床炳炳烨烨才行察覈長東黃河大橋超然不群赤身露體楚逸磪嵬磴路對揚獨語憤咤歸興合合呵譴呵止畫幅華骝虎蕩羊群交響憬憬金楹積塞隽楚聚收喀巴可朱渾牢賞匳房淩犯遴汰龍舄明暗逆走旁射泮坼盤澗皮弁草譴域嗛志阙行衢尊禳田潤麗飒爽英姿商市石綱嗜進事利稅額水漿送車梃子踢陟退殿彎環慰視誤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