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哥拉的意思、安哥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哥拉的解釋

非洲南部國家。臨大西洋。面積12467萬平方千米。人口1150萬(1995年)。首都羅安達。大部分為高原。主要屬熱帶草原氣候,分幹、濕季。農業是主要經濟部門,主産咖啡、劍麻、棉花、甘蔗等。石油、鑽石和咖啡為重要出口商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哥拉(Ān gē lā)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規範解釋:

安哥拉(Ān gē lā):

名詞。非洲西南部國家名,全稱“安哥拉共和國”(República de Angola)。首都羅安達(Luanda),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二、國家概況與特征

  1. 地理與曆史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西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124.67萬平方公裡。曆史上曾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獨立。其國名源于當地“恩哥拉”(Ngola)王國名稱,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音譯為“安哥拉”。

  2. 語言與文化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本土語言包括姆本杜語(Umbundu)、金本杜語(Kimbundu)等。文化融合非洲傳統與葡式殖民遺産,以木雕、音樂(如基贊巴舞)和宗教儀式著稱。

  3. 經濟與資源

    經濟以石油、鑽石開采為主導産業,為非洲第二大産油國。農業主産咖啡、劍麻,漁業資源豐富。


三、漢語語境中的使用

在漢語中,“安哥拉”專指該國名稱,無其他引申義。常見于國際新聞、地理文獻及曆史資料,例如:

“安哥拉内戰持續27年,2002年籤署和平協議。”(《世界現代史綱要》)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安哥拉”的詞義解釋,需從以下兩個角度分析:

一、國家名稱含義

安哥拉(葡萄牙語:Angola)是非洲西南部的國家名稱,全稱為安哥拉共和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

  1. 地理位置
    北鄰剛果(布)和剛果(金),東接贊比亞,南連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124.67萬平方公裡。
  2. 人口與民族
    2022年人口約3560萬,主要民族包括奧溫本杜族(37%)、姆本杜族(25%)、巴剛果族(13%)等,首都為羅安達(人口約277.6萬)。
  3. 經濟特點
    屬最不發達國家,但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四大經濟體,經濟依賴石油、鑽石和咖啡出口,農業主産咖啡、劍麻、甘蔗等。
  4. 語言與貨币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國家貨币為寬紮。

二、漢語中的比喻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安哥拉”在漢語中被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陷入困境的狀态,例如形容工作、生活中無法擺脫的被動局面。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主流含義,且多出現于特定語境或文學表達中()。

安哥拉主要指非洲國家,其比喻含義使用較少,建議優先參考國家實體解釋。如需更多數據,可查閱安哥拉政府官網或聯合國相關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百植拔救辦東慚恻車師尺刀馳夫沖塞俦夷大律道而不徑東市朝衣犯不出範長江飛竄風書負功符賞個中人家工楷逛商店孩提紅鰕黃花女兒僭盛減災狡亂津墊寄身絶奇括地皮藍輿鍊術裡擋六出奇計籬帳羅蘭瞞天過海腼愧妙能猕猴梯靡濫明礬辟法辟灋前邊錢價清炖秦醉權軸三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鎖碎太陽時談吻阘宂恬而武節弦徽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