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吏的意思、假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吏的解釋

[acting magistrate] 臨時代理職務的官吏

假吏常惠。——《漢書·李廣蘇建傳》

詳細解釋

暫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儀禮·士冠禮》“有司如主人服” 漢 鄭玄 注:“有司,羣吏有事者,謂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也,今時卒吏及假吏是也。”《漢書·蘇武傳》:“ 武 與副中郎将 張勝 及假吏 常惠 等及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顔師古 注:“假吏,猶言兼吏也,時權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太平廣記》卷二五六《蘇芸》:“ 嶺 表多假吏,而裡巷目為使君,而貧窶徒行者甚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吏”是一個古代官職相關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臨時代理職務的官吏,屬于漢代官制中的特殊職位。其中“假”表示臨時、代理,“吏”指低級公務人員或官員。該詞常見于《漢書》《儀禮》等古籍記載。

二、曆史背景

  1. 設置目的:漢代為應對突發事務或職位空缺,允許臨時委派代理官吏,這類人員被稱為假吏。
  2. 職能範圍:可參與司法審判(如斷獄、谳獄),甚至隨使團出使(如蘇武使團中的常惠)。

三、文獻例證

四、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指冒充官吏的人(如查字典網解釋),但該用法多見于文學修辭,與曆史原義有區别。

需注意:古代“假吏”屬于合法委任的代理職務,與“冒充官員”的貶義概念不同,後者屬于語義演變後的現代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吏》之意義

《假吏》是指假扮成官員或冒用官職的行為或人物。這類人通常以虛*********的吏員身份行事,以獲取不當利益或欺騙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吏》可以拆分為“人”和“吏”兩個部分。其中,“人”為部首,表示人類,“吏”則是表示吏職的意義。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及繁體

《假吏》一詞的發源至今尚無确切記載,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假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假吏」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根據古籍記載,相似的寫法為「假吏」、「夛仐」等。

例句

1. 他冒充假吏,企圖騙取他人的財物。

2. 這位年輕人因假吏行為被判處了重刑。

組詞

1. 假名:指以假冒的名字或化名。

2. 假裝:指僞裝成其他樣貌或身份。

3. 假冒:指冒充他人的身份或行為。

近義詞

1. 冒牌:指以僞劣的方式仿冒他人的産品或身份。

2. 僞君子:指表面上看似正直高尚,實際卻虛僞不真誠的人。

反義詞

1. 真吏:指************為吏員的官員。

2. 真實:指事物的本質或所呈現的真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