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踴的意思、憤踴的詳細解釋
憤踴的解釋
憤發踴躍。 漢 王粲 《為劉荊州與袁尚書》:“今整飭士馬,憤踴鶴立,冀聞和同之聲,約一舉之期。”《後漢書·度尚傳》:“衆聞鹹憤踴, 尚 勑令秣馬蓐食,明旦,徑赴賊屯。”《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夜至 狄道 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 狄道 城中将士見救者至,皆憤踴。” 唐 柳宗元 《上襄陽李愬仆射獻唐雅詩啟》:“謹撰《平淮夷雅》二篇……庶繼代洪烈,稗官裡人,得採而歌之,不勝憤踴之至。”
詞語分解
- 憤的解釋 憤 (憤) è 因不滿而忿怒或怨恨:氣憤。憤悱(郁悶)。憤慨。憤怒。憤然。悲憤。激憤。憤恚。公憤。義憤填膺。憤世嫉俗。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踴的解釋 踴 (踴) ǒ 往上跳:踴躍(a.跳躍;b.形容情緒熱烈,争先恐後)。 古代受過刖刑的人的鞋:履賤踴貴(形容刑罰寬猛失調,失之嚴酷,受刑人多)。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憤踴”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
拼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fèn yǒng,意為“憤發踴躍”,指因憤怒或激動而情緒高漲、急于行動的狀态。
-
詳細解釋
- 憤:表示憤怒、激憤;踴:意為躍起、踴躍。合起來形容人因強烈不滿或受激勵後,表現出激昂奮發的行為或心态。
-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群體(如士兵、民衆)受外界刺激後情緒激蕩、準備行動的場景。例如《後漢書·度尚傳》中“衆聞鹹憤踴”,指士兵聽聞消息後群情激奮。
-
使用場景
- 古代軍事或政治語境:如激勵士氣、描述戰前動員(例:“整饬士馬,憤踴鶴立”)。
- 現代擴展:可比喻對不公事件表現出強烈抗議或行動決心(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
-
古籍例證
- 王粲《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憤踴鶴立,冀聞和同之聲”。
- 《三國志·魏志·陳泰傳》:“狄道城中将士見救者至,皆憤踴”。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權威古籍釋義以“憤發踴躍”為核心,部分網絡釋義(如“躍躍欲試的樣子”)可能存在擴展或通俗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憤踴(fèn yǒng)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首先是“憤”字,它的部首是“心”字旁邊的“忿”字旁,有七個筆畫。其次是“踴”字,它的部首是“足”字,有十二個筆畫。
“憤踴”一詞來源于古文獻,在古代傳統文化中用來形容憤怒而激動的舞蹈。它包含了憤怒和充滿活力的意思,代表了一種熱情洋溢的情緒表達方式。
在繁體字中,“憤踴”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和寫法,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憤踴”這個詞的寫法在曆史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因為聽到了好消息而憤踴不已。”
與“憤踴”相關的組詞有很多,比如:“憤怒”、“激動”和“舞蹈”等。這些詞語都與表達情感、動作和活力有關。
近義詞可能包括:“憤怒地跳躍”、“激動地舞動”等。這些詞語都可以代表“憤踴”的意思。
至于反義詞,一個可能的例子是“平靜”,因為它代表了相反的情緒和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