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舍;驿舍。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 廷桂 竟日危坐其中,每郵騎至,直入館院,啟視應付何司者,立時分派。”
“館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館舍或驿舍,即古代用于接待賓客、傳遞公文或供官員暫住的場所。這一釋義在多個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例如清代魏源《聖武記》卷十一記載:“廷桂竟日危坐其中,每郵騎至,直入館院,啟視應付何司者,立時分派。”
“館”與“院”單獨釋義時:
如今“館院”一詞已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更傾向于使用“賓館”“驿站”等詞彙。
館院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最常見的意思是指一種建築物或場所,用于收藏、陳列或展示物品、藝術品等。這些地方可以是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等。此外,館院也可以指大學、學院或研究機構。
館院的部首是“阝”(阜),拆分後的部首是“蔔”,右邊的部首是“臣”。它的總筆畫數是16。
館院起源于古代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它的繁體字形為“館院”,在繁體字中“館”代表了建築物,而“院”表示了場所。在簡化字中,“館”和“院”分别由“宀”和“兒”偏旁組成。
在古時候,館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變體很常見。然而,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可能并未改變。
1. 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欣賞曆史文化的地方。 2. 我經常去圖書館看書和學習。 3. 這所大學的館院設施非常先進。
館長、館藏、大學館院、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
大廈、建築、場所、廳堂
戶外、野外、開放空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