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耿耿于心的意思、耿耿于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耿耿于心的解釋

同“ 耿耿於懷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餘拟為一詩,而其理精微,筆力不足以闡發,凡數易稿,皆不自愜,至今耿耿於心。”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五回:“所惜者,幼為奴隸學問所誤,於國民責任,未有分毫之盡,以是耿耿於心,不能自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耿耿于心”是一個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指心中存有牽挂或遺憾,長時間難以釋懷,常帶有對某事的深切在意或憂慮。其近義詞為“耿耿于懷”,反義詞包括“不足介意”“置之度外”等。


出處與用法

  1. 最早溯源
    可追溯至《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形容心事重重無法入眠的狀态。
  2. 典型用例
    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餘拟為一詩……至今耿耿于心”,表達因未完成理想作品而難以釋懷。
  3. 語法結構
    作謂語或定語,如:“此事令他耿耿于心多年。”。

示例與延伸


“耿耿于心”強調情感上的持續牽絆,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表達的是遺憾、愧疚還是執念。使用時需注意避免與“心懷鬼胎”等貶義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耿耿于心

《耿耿于心》是一個成語詞組,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某個人或某種情感感到十分牽挂、關切,無法釋懷或忘懷。它是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傳統的拆分方式是“耳(ěr)”和“心(xīn)”,分别表示“耳朵”的部首和“心”的部首。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學而》一章:“耿耿于懷,恐傷害人也”,後來衍生成為《耿耿于心》。另外,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耿耿於心」,保留了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字形會有所變化。以《耿耿于心》為例,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是「耕耕于心」,其中的「耕」字表示心思糾結、牽挂,與現代的「耿」字有着相似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耿耿于心》的例句:

1. 他對過去的錯誤一直耿耿于心,無法釋懷。

2. 她因為被背叛而對愛情的傷害耿耿于心。

3. 這個國家的失敗仍然讓人民耿耿于心。

以下是一些與《耿耿于心》相關的詞語:

1. 組詞:耿耿不寐(形容夜不能入眠)、耿耿于懷(形容心事重重)、耿直(形容人性格直爽)。

2. 近義詞:揮之不去、念念不忘。

3. 反義詞:釋懷、忘懷。

以上便是關于《耿耿于心》的一些相關信息。該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内心深處的感受,是情感表達中常用到的精美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