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相副的意思、名實相副的詳細解釋
名實相副的解釋
名聲和實際一緻。
詞語分解
- 名實的解釋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
- 相副的解釋 相稱;相符。 漢 王充 《論衡·案書》:“薄厚不相勝,華實不相副,則怒而降禍。” 宋 蘇轼 《與侄孫元老書》之二:“姪孫近來為學何如?想不免趨時。然亦須多讀史,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於適用,乃佳。”
網絡擴展解釋
“名實相副”是一個成語,指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強調内外一緻、表裡如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名聲與實際完全匹配,即“名副其實”。例如,某人若被稱為“專家”,其能力與貢獻也需達到相應水平,方可稱為“名實相副”。
- 結構:主謂式成語,含褒義,常用作謂語或定語。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東漢陸粹《為曹公與孔融書》:“文舉盛歎鴻豫名實相副。”
- 曆史用例:曹操在《與王修書》中稱贊對方“名實相副,過人甚遠”,體現對德才兼備者的認可。
三、用法與語法
- “副”的讀音:此處讀作fù,意為“相稱、符合”。
- 典型搭配:多用于評價人物、事物或制度,如“名實相副的賞罰制度”。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名實相符、表裡如一。
- 反義詞:名不副實、有名無實。
五、例句參考
- 若政策執行效果與宣傳一緻,可謂“名實相副”。
- 《魏書·于忠傳》記載君主為嘉獎忠臣,特改名以“使名實相副”。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名實相副》的意思
《名實相副》是一個成語,意指言辭與實際不符,虛假而不實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名實相副》的部首是「口」和「目」。根據部首順序,可以拆分為「口口木目」,總共9個筆畫。
來源
《名實相副》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書中。該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言辭的虛假和不實之處。
繁體
《名實相副》的繁體字是「名實相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名實相副》在古代寫作「名實相副」。
例句
1. 他的話實在是名實相副,一點可信度都沒有。
2. 這個廣告太名實相副了,完全誤導了消費者。
組詞
1. 名實:指事物的名義和實際。
2. 相副:指言辭虛假。
近義詞
虛假、不實、誇大、欺騙、浮誇
反義詞
真實、實在、誠實、可信、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