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相副的意思、名實相副的詳細解釋
名實相副的解釋
名聲和實際一緻。
詞語分解
- 名實的解釋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
- 相副的解釋 相稱;相符。 漢 王充 《論衡·案書》:“薄厚不相勝,華實不相副,則怒而降禍。” 宋 蘇轼 《與侄孫元老書》之二:“姪孫近來為學何如?想不免趨時。然亦須多讀史,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於適用,乃佳。”
專業解析
“名實相副”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思辨意味的成語,指名稱、稱謂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強調事物表象與本質的統一性。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後漢書·窦融傳》記載“帝以融信効著明,益嘉之,诏以安豐、陽泉等四縣封融為安豐侯,名實相副”,此處已明确體現其核心語義。
從字義解析:
- 名:指名稱、稱謂,包含社會賦予的符號意義;
- 實:指實際内容、本質屬性,源自《墨子·經說上》“實,榮也”的哲學概念;
- 相副:表示二者相互匹配,如《說文解字》釋“副”為“判也”,引申為對應關系。
現代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名稱或名聲和實際一緻”,而《漢語大詞典》引宋代洪邁《容齋隨筆》用例,說明其曆史語用穩定性。該詞常用于評價人物德行、事物本質或制度效果,例如《朱子語類》卷十三強調“為學須是名實相副,方為有益”。
語言學研究中,該成語被歸類為“主謂結構複合詞”,其反義形式為“名不副實”。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着形名關系辯證思維的特點,體現了漢語詞彙對儒家“正名”思想的繼承。
網絡擴展解釋
“名實相副”是一個成語,指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強調内外一緻、表裡如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名聲與實際完全匹配,即“名副其實”。例如,某人若被稱為“專家”,其能力與貢獻也需達到相應水平,方可稱為“名實相副”。
- 結構:主謂式成語,含褒義,常用作謂語或定語。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東漢陸粹《為曹公與孔融書》:“文舉盛歎鴻豫名實相副。”
- 曆史用例:曹操在《與王修書》中稱贊對方“名實相副,過人甚遠”,體現對德才兼備者的認可。
三、用法與語法
- “副”的讀音:此處讀作fù,意為“相稱、符合”。
- 典型搭配:多用于評價人物、事物或制度,如“名實相副的賞罰制度”。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名實相符、表裡如一。
- 反義詞:名不副實、有名無實。
五、例句參考
- 若政策執行效果與宣傳一緻,可謂“名實相副”。
- 《魏書·于忠傳》記載君主為嘉獎忠臣,特改名以“使名實相副”。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暴厲彼各駁藓鸧鹒藏身澄濾承明成鹽塵蒙持兵串換垂線足蠢陋蹿紅寸關尺琱镂餓隸崿峙犯土焚爍估船鶴舊化身法茭艸家頭房子計車解榜界沙積瘕疾路井石今年客位憐牙悧齒列第烈直馬虎眼蠻彊目面砰通僑居竊鈇切勑契經戎燼肜日桑間之約三公九卿掃箨死而後已送生譚延銅筋鐵肋土老帽托蒙宛郢弦詞象牀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