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取的意思、攜取的詳細解釋
攜取的解釋
亦作“攜取”。攜帶,拿取。《詩·大雅·闆》“如取如攜” 唐 孔穎達 疏:“言其必從君化,如攜取之隨人君也。” 明 唐順之 《吳母唐孺人墓志銘》:“徃來姻戚所,或見有異書及諸稗官小説,輒攜取以歸,旬日而還之,則既誦習之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三回:“田裡種的菜,池裡養的魚,放出來的鷄子鴨子,那一種不是任憑那些營兵隨意攜取,就同是營裡公用的東西一般。”
詞語分解
- 攜的解釋 攜 é 帶:攜手。攜帶。扶老攜幼。 離,叛離:攜離。攜貳。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取的解釋 取 ǔ 拿:索取。取書。取款。竊取。 選擇:選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樣。 采用:采取。聽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緻:獲取。取經。取償。取悅。 消去:取消。取締。 與予去存棄舍送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攜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é qǔ,其基本含義為攜帶、拿取,通常指将某物隨身帶走或用手拿取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隨身攜帶或用手拿取物品,強調動作的主動性。例如:“攜取書籍”“攜取工具”等。
2.詳細解釋
- 詞源與用法:
-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闆》的唐代注疏:“如取如攜”,孔穎達解釋為“如攜取之隨人君也”,即跟隨他人時自然攜帶物品。
- 明代唐順之在《吳母唐孺人墓志銘》中寫道“攜取以歸”,意為借取書籍後帶回家閱讀。
-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具體或抽象的“攜帶”行為,如“攜取資料”“攜取記憶”等。
3.例句與語境
- 古籍用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三回:“田裡種的菜……任憑營兵隨意攜取。”形容士兵隨意拿取物品的行為。
- 現代用例:
國際航海日祝福語中曾用“攜取幸福的浪花”,比喻對美好事物的主動把握。
4.近義詞
5.補充說明
- 單字拆解:
- “攜”指“隨身帶着”(如攜手、攜帶),也有“離叛”的引申義(如攜離)。
- “取”指“獲得、采用”(如取款、錄取)。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如、5、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攜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攜取》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攜帶、帶走東西或某個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将物品或人帶離某個地方。
部首和筆畫
《攜取》這個詞的部首是手(扌),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攜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中,攜是指攜帶的意思,而取意為取走、帶走。
繁體
《攜取》的繁體字是「攜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攜取」通常是以繁體字形式出現,即「攜取」。不過,由于字體演變和簡化的推動,現代漢字通常使用「攜取」這種簡化的寫法作為标準。
例句
1. 他向山裡攜取了一盆珍貴的花卉。
2. 請攜取好您的行李并準備離開。
組詞
組詞:攜帶、攜程、取走、帶走、攜款、攜帶物、攜手、攜程旅行、取回、取得。
近義詞
近義詞:攜帶、攜帶走、帶走、帶離。
反義詞
反義詞:歸還、送回、留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