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蹄涔的意思、蹄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蹄涔的解釋

亦作“蹏涔”。語本《淮南子·氾論訓》:“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誘 注:“涔,雨水也,滿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後以“蹄涔”指容量、體積等微小。 晉 郭璞 《注<山海經>叙》:“蹏涔之遊,無以知絳虯之騰。” 唐 蔣贻恭 《詠蝦蟆》:“欲知自己形骸小,試就蹄涔照影看。” 清 焦袁熹 《經生歌》:“蹄涔之水,不生淪漣;覆簣之山,那有雲煙?” 清 曾國藩 《書<歸震川文集>後》:“浮芥舟於蹏涔之水,不復憶天下有四海濤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蹄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蹄涔”原指牛蹄印中積存的雨水,形容容量或體積極其微小。這一含義源自《淮南子·氾論訓》:“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高誘注:“涔,雨水也,滿牛蹏迹中,言其小也。”

二、引申義

  1. 比喻微小或局限
    後以“蹄涔”泛指事物微小、局限,如晉代郭璞《注<山海經>叙》中“蹏涔之遊,無以知絳虯之騰”,強調小與大之間的對比。

  2. 其他說法
    有少數資料(如)提到“蹄涔”可形容馬蹄潔淨或人的品行純潔,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世衍生或誤傳。

三、用法示例

四、總結

“蹄涔”核心含義為“微小”,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事物的局限性或對比宏大與渺小。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淮南子》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蹄涔》的意思

《蹄涔》(發音為"tí cé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馬蹄下的泥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字頭部分是「蹄」,字尾部分是「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蹄涔」的拆分部首是「蹄」(馬)和「涔」(水),分别屬于「足部部首」和「水部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5,其中「蹄」的筆畫數為10,「涔」的筆畫數為5。

來源和繁體

「蹄涔」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蹄》一詩中,意為泥濘的蹄子。在繁體中,《蹄涔》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中,「蹄涔」有不同的寫法,如「蹋沉」、「踏淖」等,都表示馬蹄下的泥沙。

例句

1. 雨後小路上,馬蹄下殘留着一片蹄涔。

2. 駿馬蹄涔飛濺,一路留下土埃。

組詞

與「蹄涔」相關的組詞有:

1. 蹄子:指動物的足部,特指馬蹄。

2. 泥沙:指由泥和沙組成************,也可以形容馬蹄下的沙土。

近義詞

「蹄涔」的近義詞有:蹄底、蕈膂。

反義詞

「蹄涔」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