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業的意思、白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業的解釋

佛教語。謂善業。《五燈會元·東土初祖·菩提達磨大師》:“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寳,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宋 葉適 《毛崈夫挽詞》:“道修白業曾先悟,官近青雲卻未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後白業精進,居 若耶溪 雲門寺 ,從學者四方而至矣。” 明 葉憲祖 《北邙說法》:“白業緇銖少,黃泉歲月長。”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十使十惡,此屬乎罪,名為黑業。五戒十善,四禪四定,此屬于善,名為白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白業”原指佛教中清淨無染的善行。“白”象征光明與純淨,與“黑業”(惡行)形成對立。該詞最早見于漢譯佛經,如《大智度論》卷九十四:“白業者,謂不殺生乃至正見。”

二、佛教專業釋義 《佛學大詞典》定義白業為“十善業道”,即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善行,包含不殺生、不妄語、不邪見等戒律。佛教認為白業能感召善果,如《俱舍論》所言:“由白業感人天趣。”

三、漢語詞源發展 在漢語語境中,“白業”衍生出兩重内涵:

  1. 宗教層面:特指佛教修行者的清淨善業(《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
  2. 世俗層面:引申為清白正直的事業,如清代趙翼詩句“隻應白業修真訣”

四、相關概念對比 與“黑業”構成佛教因果體系的核心二元概念,《成實論》強調:“黑業受黑報,白業受白報。”這種善惡對應的業報觀深刻影響了漢語相關詞彙的構成

網絡擴展解釋

“白業”是佛教術語,指善業,與代表惡業的“黑業”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佛教中将人的行為分為善惡兩類,善行稱為“白業”,惡行稱為“黑業”。白業會帶來清淨的果報(白報),黑業則招緻惡果(黑報)。這一概念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中有明确記載:“白業白報,黑業黑報”。

  2.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禅宗典籍《五燈會元》,菩提達摩曾告誡弟子:“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寳,吾去非晚,一九即回”。宋代詩詞中亦頻繁出現,如葉適《毛崈夫挽詞》中“道修白業曾先悟”,均體現其作為修行核心的地位。

  3. 文化延伸 該詞被曆代文人融入創作,如:

  1. 修行關聯 白業與佛教三寶(佛、法、僧)護持直接相關,強調通過善行積累功德,如宋代釋延壽《山居詩》所言:“當時白業無門入,今日玄關有路歸”,暗喻修善可通達覺悟之境。

該詞貫穿佛教典籍與文學作品,既是宗教術語,也成為傳統文化中表達向善精神的意象。如需更完整文獻例證,可查看《五燈會元》等禅宗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本波邊捍筆端逋負赤節重唱充格出糧翠琰大唿隆法典婦人之仁詭谲怪誕古查海薻行鍼皓皤鶴绫黃金瓜昏眊火後火竈江東步兵江河日下椒口接唱季候風積金至鬥精擇禁密巨公均心開小竈赉賞樂耽涼州曲絡絲蟲賣放男事内谒破斧缺斨芹藻起五更睿文豕食丐衣疏遬私術太陽社貪鸷填命頽堕秃刷完利偎冬薇垣五愛教育五出舞爪張牙相湊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