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塵滴露,喻事物微小不足稱。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況學仙之士,未必有經國之才,立朝之用,得之不加塵露之益,棄之不覺毫釐之損者乎!” 宋 司馬光 《言遣奠劄子》:“此雖聖明所自知,然臣區區尚欲以塵露之微,助山海之大,庶幾萬一或有所益焉。”
(2).猶言風霜,比喻辛勞。《宋書·謝莊傳》:“陛下今蒙犯塵露,晨往宵歸,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矯詐。” 唐 元稹 《報雨九龍神文》:“是月己巳,刺史 稹 以二從事蒙受塵露,百裡詣龍,為七邑民赴訴不雨。”
(3).塵飛露幹,比喻時間短促。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二:“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塵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意象的複合詞,常見于古典詩文,其含義可從本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塵”指細微的塵土,“露”指清晨的露水。二者均具短暫易逝、微末渺小的特性,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塵埃和露水”,象征事物轉瞬即逝的本質。
生命短暫與人生微渺
在詩文中常比喻生命的脆弱與時光的無常。如魏晉詩人陸機《赴洛道中作》:“人生譬朝露,世變多風波”,以“塵露”暗喻人生如朝露般短暫,世事如塵埃般飄忽。
卑微之力與奉獻精神
引申為微小的貢獻或綿薄之力,含謙遜之意。如《宋書·範晔傳》載“仰酬塵露”,意指報答微不足道的恩惠,體現謙卑之心。
漂泊際遇與羁旅之悲
古典文學中常寄托行旅艱辛與身世飄零之感。唐代王勃《别盧主簿》中“唯當青史上,千載仰嫔風”,結合“塵露”意象暗喻人生如風塵露水,漂泊無定。
“塵露”凝結了中國文化對自然哲思與生命觀照的深刻體悟。其雙重意象既反映古人對萬物無常的認知,亦傳遞出在有限生命中尋求價值的精神内核,成為文人表達人生感悟的經典載體。
來源參考:
“塵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比喻事物微小不足道
該義項以“微塵滴露”為意象,強調事物的渺小或貢獻的輕微。例如曹植在《求自試表》中寫道:“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表達以微小之力助益大事的謙遜态度。葛洪《抱樸子》也提到“得之不加塵露之益”,進一步印證此用法。
借指辛勞或風霜
此義項通過“塵露”暗喻奔波勞苦。如《宋書·謝莊傳》中“蒙犯塵露”描述君主早出晚歸的勤政,唐代元稹文中“蒙受塵露”則指官員為百姓求雨的辛勞。
象征時間短促
以“塵飛露幹”暗喻人生短暫,常見于文學作品。阮籍《詠懷詩》中“人生若塵露”即用此意象,表達對生命易逝的感慨。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解析古典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别格鬓鬒草垛扯纖拉煙沖漠無朕慈仁疵慝誕漶電察凋疲地堡東諸侯逗教分圭風疹塊洑上水該天趕趁官官相衛黑書壞裳為褲驩說華胄溷迹壺天日月江令交換嘉珍紀傳機谟矜疑酒态攫騰決臆口頭話枯蓬來者勿拒牢鼎鹵莽滅裂路員馬蹏金馬架子懵懵懂懂品頭題足歉意峭正器懷邛鄉蒟神不知鬼不曉身幹沈委時樂鳥十拏九穩順水推舟碩果痛嫉退黜文旆喔咿嚅唲香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