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史志的一種。記載鄉邦耆舊事迹的方志。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汝潁 奇士, 江 漢 英靈,人物所生,載光郡國。故鄉人學者,編而記之,若 圈稱 《陳留耆舊》、 周斐 《汝南先賢》、 陳壽 《益都耆舊》、 虞預 《會稽典録》。此之謂郡書者也。” 浦起龍 通釋:“此謂鄉邦舊德之書,視史家為繁。”
“郡書”是中國古代史志的一種形式,屬于地方性人物傳記,主要用于記載特定郡國(地方行政區域)的傑出人物、耆舊事迹及地方文化風俗。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郡書是以傳寫郡國先賢、德高望重的長者(耆舊)為核心的地方志書,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人物傳記特征。其内容聚焦于地方名人的生平、德行、功績等,旨在弘揚鄉邦文化傳統。
内容與特點
曆史背景與實例
郡書興起于漢魏時期,是地方文化自覺的體現。例如:
文學與史學價值
郡書為後世研究古代地方社會、家族傳承及文化認同提供了珍貴史料,也是中國方志學發展的重要源頭之一。
總結來看,“郡書”不僅是地方人物志的雛形,更承載了古代“以人系地”的編史理念,對理解地域文化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郡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獻,它記錄了各個郡縣的行政、經濟、人口等情況,并提供了治理和管理的指導。該書的意思是指編制有關郡縣的文字記載。
《郡書》的拆分部首為“戶”和“阝”,其中“戶”的筆畫數為4,表示“門戶”,“阝”的筆畫數為8,表示“城牆”。
《郡書》最早來源于秦朝,當時為了統一國家的行政管理,設立了以郡為單位的行政區劃。《郡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編纂而成的,主要目的是對各郡縣的情況進行梳理和整理。
《郡書》的繁體字為「郡書」。
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郡書》的古時候寫法為「郡書」,字形圖案可能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字意。
1. 他在研究《郡書》中各個郡縣的統計數據。
2. 這本《郡書》對古代行政制度的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 郡縣:指郡和縣,以郡為上級行政單位,以縣為下級行政單位。
2. 郡城:指郡的行政中心城市。
1. 邑志:類似于《郡書》,記載了各個邑的行政和經濟情況。
2. 方志:與《郡書》意思相似,指記載了某個地區的地理、人文和曆史情況的著作。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