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律的意思、大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律的解釋

重要的原則、法則。《商君書·戰法》:“兵大律在謹。” 漢 班固 《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亘之哉!” 嚴複 《救亡決論》:“且為将不知天時之大律,則暑寒風雨,将皆足以破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律”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廣義指重要原則或法則 指事物運行的核心規律或社會規範,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商君書·戰法》提到“兵大律在謹”,強調軍事原則的核心是謹慎;
    • 班固《典引》中“丕天之大律”指天地間根本法則;
    • 嚴複在《救亡決論》中引申為自然規律,如氣候對戰争的影響。
  2. 特指北周法典《大律》 作為曆史專有名詞,指北周武帝宇文邕時期(563年)頒布的法規,又稱《北周律》。其特點包括:

    • 由趙肅、拓跋迪等編撰;
    • 仿《尚書·大诰》體例;
    • 分25篇(含刑名、法例、婚姻等);
    • 共1537條,比前朝《北齊律》多588條。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引述古典法則的場景。需注意區分其作為普通詞彙與特定法典名稱的不同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律(dà lǜ)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宏大而莊嚴的律法。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大律指的是一種宏大而莊嚴的律法,通常用于描述法治、法律或法規。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律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由三個筆畫組成;“律”字的部首是“彳”,由九個筆畫組成。 來源:大律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所說:“大律之失,民散如也。”此後,這一成語被廣泛引用以表達法治的重要性。 繁體:大律的繁體字為「大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大律的寫法與現代一緻,沒有明顯的區别。 例句:在現代用法中,我們可以用“大律”來表示:“遵守大律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組詞:與大律相關的組詞包括小律、律法、律師、律政等。 近義詞:與大律意思接近的詞語有法規、法度、法則等。 反義詞:與大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違法、犯罪、非法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