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帶登山屐。表示即将登山。 清 唐孫華 《贈借山大師》詩:“名山有約時攜屐,野客來尋嬾過橋。”
“攜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攜屐(xié jī)指攜帶登山用的木屐,表示即将登山的意向。這一動作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詩詞中,象征對山水自然的向往或遊賞山水的準備。
組合後,“攜屐”隱含着整裝待發、親近自然的意境。
清代詩人唐孫華在《贈借山大師》中寫道:
“名山有約時攜屐,野客來尋嬾過橋。”
此處“攜屐”既指登山前的準備,也暗喻詩人與友人的山水之約。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古籍或詩詞注解類資料。
攜屐(xī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攜指攜帶、帶着,屐指木制的拖鞋。攜屐的意思是指攜帶着拖鞋。
攜屐的部首是⼱(木字旁)和⽂(文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攜屐是根據古代人們出行時的實際情況而形成的詞語。在古代中國,人們徒步的時候常常會攜帶一雙木制的拖鞋,這樣可以避免路途中的泥濘。因此,攜屐就成為了代表行走的意思。
攜屐的繁體字為攜屐。
攜屐作為漢字詞語,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字形上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例如,攜可能會寫作「攜」,屐可能會寫作「屨」。
他攜屐去了山上寺廟參拜。
攜帶、攜手、攜程。
近義詞:攜帶、帶着。
反義詞:摒棄、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