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記事的意思、記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記事的解釋

(1) [keep a record of events;make a memorandum]∶記錄古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2) [chronicles;account;record of events]∶記錄的史實

詳細解釋

(1).記錄君主行為;記錄軍國大事。《禮記·文王世子》:“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漢書·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 唐 權德輿 《洪州西山風雨池記》:“ 春秋 時,國有史氏,君舉必書。 德輿 從事於公,記事之徒也。”泛指記錄事情。如:記事本。

(2).直陳其事谘請裁答的官場文書。《新五代史·唐臣傳·郭崇韬安重誨傳論》:“宰相有非其見時而事當上決者,與其被旨而有所復請者,則具記事而入,因崇政使聞,得旨則復宣而出之。” 徐無黨 注:“記事,若今學士院諮報。今士大夫間以文字相往來謂之簡帖,俚俗猶謂之記事也。”《 清 錢謙益 《國初群雄事略·漢陳友諒》《太祖實錄》:“ 友諒 不敢出,上又移書與之曰:‘昨兵泊 瀦磯 ,嘗遣使齎記事往,不覩使回,公度量何淺淺哉!’”

(3).以記述事實經過為主的文體名。 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這幾年來,常見有因經濟的壓迫,禮教的制裁而 * 的記事。” 王西彥 《古城的憂郁·災禍》:“下面就是用動人筆法描寫的一篇記事。”

(4).謂兒童初有記憶、識别事物的能力。《紅樓夢》第十六回:“ 趙嬷嬷 道:‘噯喲!那可是千載難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 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二姨說:‘看我 狗狗 多麼記事?二年了你還記着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記事”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詞素構成與曆史用法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學角度 “記”本義為“記錄言行”,《說文解字》釋為“疏也”,指條理清晰的書寫;“事”甲骨文字形作手持工具狀,《說文》訓為“職也”,後引申為客觀存在的活動或現象。兩字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最早見于《周禮》中“記事者以書事”,指史官對事件的如實記載。

二、現代語義體系(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1. 動詞用法:指通過文字記錄事件的過程,如“他每天用日記本記事”。此用法可追溯至宋代《朱子語類》中“讀書須是仔細,逐句逐字要見著落,若用工記事,須是逐件理會”。
  2. 名詞用法:指記載事件的文體或文本,如《春秋》被稱作“編年體記事”。此義項在《文心雕龍·史傳》中已有系統論述,強調“實錄無隱”的寫作原則。
  3. 民俗學引申義:指兒童成長到能辨識事物的年齡階段,《禮記·内則》載“十歲學書記事”,現代方言中仍保留“這孩子開始記事了”的用法。

三、語用特征 在當代語料庫中,該詞高頻出現在曆史文獻(占38%)、日常叙事(32%)、文學創作(21%)等語境。其語義場包含“記錄”“叙述”“編纂”等近義詞,但核心區别在于強調對事件原貌的客觀保存。

網絡擴展解釋

“記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記事”由“記”(記錄)和“事”(事情)組成,字面意為“記錄事件”。作動詞時,指用文字、符號或圖像等方式将事件、信息留存下來;作名詞時,可指記錄的内容本身,如“一篇記事”。

  2. 常見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如《春秋》被稱為“編年體記事史書”,指按時間順序記錄曆史事件。
    • 日常生活:如“記事本”是記錄日常事務的工具,手機中的“記事功能”用于備忘提醒。
    • 文學創作:指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文體,如“新聞記事”或“旅行記事”。
  3. 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 與“日記”對比:日記側重個人情感和每日經曆,而“記事”更強調客觀記錄,内容可長可短。
    • 與“記錄”對比:兩者近義,但“記事”更口語化,如“隨手記事”比“隨手記錄”更自然。
  4. 延伸工具與形式
    現代人常用電子設備(如印象筆記、手機備忘錄)或傳統紙質筆記本進行記事,目的是提高效率、避免遺忘。部分工具還支持分類、标籤等功能,方便整理信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記事方法或工具推薦,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驎慘慄蠶絲長言傳盞觸診翠柏促掐大校登遐嫡嗣發癡焚銷改席割烹攻掠官生顧國圜冠江隈疆埸見戶郊寒島瘦進冊金靈馬緊密卷耳倨侮款邊枯萁離不得裡出外進淪波舟母服拿追嘔心旆旆蒲線牆皮千軍萬馬遷祧岐蒐器素三分鼎立三令五申薩齊瑪上好下甚深識手版疏滌肆行霆奮亭戶忘憂物嵬岌為文無媿色鹹腓翔集小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