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捕的意思、督捕的詳細解釋
督捕的解釋
督責搜捕。《北史·宇文貴傳》:“先是 蜀 人多刼盜, 貴 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宋 蘇轼 《與王慶源書》之二:“值歲飢,人豪剽刼無虛日,凡督捕姦兇五七十人,近始肅然。”《宋史·陳韡傳》:“躬往 邵武 ,督捕餘寇。”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捕的解釋 捕 ǔ 捉,逮:捕捉。捕獲。捕殺。巡捕。緝捕。捕風捉影。 逮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督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dū bǔ()
- 釋義:指“督責搜捕”,即監督并責成相關人員執行抓捕任務。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上級對追捕行動的監督和管理。
曆史用例
根據史料記載,“督捕”常見于古代司法或軍事場景:
- 《北史·宇文貴傳》提到,宇文貴曾設立遊軍二十四部,通過“督捕”減少蜀地劫盜現象。
- 蘇轼在《與王慶源書》中描述饑荒時期“督捕奸兇五七十人”,以維護治安。
- 《宋史·陳韡傳》記載其親自前往邵武“督捕餘寇”,清剿殘餘盜匪。
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緝拿、追捕、稽查。
- 用法說明:多用于描述官方或上級對抓捕行動的監督,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本,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督捕”強調監督與執行的雙重職能,是古代社會治理中維護秩序的重要手段。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北史》《宋史》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督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監察、追捕犯罪分子的工作。下面是有關《督捕》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督捕》的拆分部首是目和扌,它們分别表示“目”的意義是眼睛,而“扌”的意義是手。“目”部表示與視覺相關的意義,“扌”部表示與動作、行為相關的意義。《督捕》一共有1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繁體字《督捕》的形狀與簡化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它的來源是從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表示上級監督手執繩索追捕犯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督捕》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更加繁複一些。
例句:
1. 她是專職督捕犯罪分子的警察。
2. 他們積極參與督捕行動,捉拿了多名逃犯。
組詞:
督戰、督察、捕風捉影
近義詞:
追捕、追擊、抓捕
反義詞:
放行、釋放、寬恕
希望這些簡要的信息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