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刑的意思、施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刑的解釋

行刑。 漢 桓寬 《鹽鐵論·論災》:“春夏生長,利以行仁;秋冬殺藏,利以施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重禁禍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極省。”

弛刑,赦罪。亦指獲赦者。《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遣驃騎大将軍 杜茂 将衆郡施刑屯北邊,築亭候,修烽燧。” 李賢 注:“施,讀曰‘弛’。弛,解也。《前書音義》曰:‘謂有赦令,去其鉗釱赭衣,謂之弛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ī xíng,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執行刑罰

  1. 字面解釋
    “施”指施行、實施,“刑”指刑罰,合指對犯罪者施加法律規定的處罰。
    例如:

    • 現代用法:強調依法懲處,如“濫施刑罰”。
    • 古代文獻:漢·桓寬《鹽鐵論》提到“秋冬殺藏,利以施刑”,指順應時節執行刑罰。
  2. 相關原則
    如“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罰必須依法實施,避免濫用。


二、特殊含義:赦免刑罰(通假用法)

  1. 通“弛刑”
    在《後漢書》等古籍中,“施刑”通“弛刑”(“施”讀作“弛”),指解除刑罰或赦免犯人。
    例如: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遣杜茂将衆郡施刑屯北邊”,指派遣被赦免的犯人戍邊。

三、應用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鹽鐵論》《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刑

施刑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對犯罪者進行懲罰或處罰的行為。在法律領域,施刑是一種重要的法律手段,用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刑的拆分部首是文言字"㫃",它是由"斤"和"㫃"兩個部首構成。根據《康熙字典》,施刑的總筆畫數為19劃。

來源和繁體

施刑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用“施刑”來表示。在繁體字中,施刑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施刑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依然保持着現代用字形态。

例句

1. 法院根據罪犯的犯罪行為,判決施行相應的刑罰。

2. 在古代,施刑常常是公開進行的,以警示他人不要犯罪。

組詞

施加、施行、執行、施暴、施暴力、施懲、施治、施殘、施肥等。

近義詞

判刑、刑罰、懲罰、處罰。

反義詞

寬恕、原諒、仁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