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刑的意思、施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刑的解釋

行刑。 漢 桓寬 《鹽鐵論·論災》:“春夏生長,利以行仁;秋冬殺藏,利以施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重禁禍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極省。”

弛刑,赦罪。亦指獲赦者。《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遣驃騎大将軍 杜茂 将衆郡施刑屯北邊,築亭候,修烽燧。” 李賢 注:“施,讀曰‘弛’。弛,解也。《前書音義》曰:‘謂有赦令,去其鉗釱赭衣,謂之弛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施刑"是現代漢語中的動詞性短語,指執行刑罰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法律層面指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式對罪犯實施刑罰處罰,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時,即包含國家公權力機關施刑的量刑原則。

二、古代文獻中特指肉刑的執行,《漢書·刑法志》記載"漢興,施刑有鞭笞之制",此處"施刑"專指鞭打類刑罰的實施過程。

該詞的現代使用需注意三點語言規範:

  1. 主語必須是具有司法權的國家機關,如"法院依法施刑"
  2. 賓語應為受刑主體,常見搭配為"對罪犯施刑"
  3. 不可與"行刑"混用,後者側重執行死刑的特定場景

詞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周禮·秋官》載"掌囚掌守盜賊,凡囚者,施刑械",此處的"施刑"已具備施加刑具的原始含義。現代漢語中仍保留着這一核心語義,但適用對象和方式已隨法治進步發生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施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ī xíng,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執行刑罰

  1. 字面解釋
    “施”指施行、實施,“刑”指刑罰,合指對犯罪者施加法律規定的處罰。
    例如:

    • 現代用法:強調依法懲處,如“濫施刑罰”。
    • 古代文獻:漢·桓寬《鹽鐵論》提到“秋冬殺藏,利以施刑”,指順應時節執行刑罰。
  2. 相關原則
    如“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罰必須依法實施,避免濫用。


二、特殊含義:赦免刑罰(通假用法)

  1. 通“弛刑”
    在《後漢書》等古籍中,“施刑”通“弛刑”(“施”讀作“弛”),指解除刑罰或赦免犯人。
    例如: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遣杜茂将衆郡施刑屯北邊”,指派遣被赦免的犯人戍邊。

三、應用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鹽鐵論》《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暴水别場花鉢授成都賣蔔丑儀打旋磨丢卦東交民巷妒忮反鞭菲誠飛槳寡方棺具鶴散紅牆花王護世四天王煎餅箋奏畸變計參京報人龛燈孔子廟堂碑脍炙狂惑恇擾聯翩轹蹙流言惑衆漏師邏楂兒铓氣梅楞章京孟轲拿錯錢唐起膘入易上半身傷心蒿目山窩窩生關死劫霜簡說黑道白倏眒贖死肆詈同情抟精土木之變脫除挽角文莫香膠仙幾校刻小傳邪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