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和諧親近。《新唐書·吳兢傳》:“﹝ 吳兢 ﹞少厲志,貫知經史,方直寡諧比,惟與 魏元忠 、 朱敬則 遊。”
(2).謂按韻排比。 元 戴表元 《昌國應君<類書蒙求>序》:“然亦皆編析成言以待問,諧比虛詞以眩舉。”
“諧比”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和諧親近
指人與人之間或事物之間融洽、親密的關系。例如《新唐書·吳兢傳》中提到吳兢“方直寡諧比”,即形容他性格剛直,不輕易與人親近。
按韻排比
指在文學創作中,通過押韻或韻律的排列形成和諧對比。元代戴表元在《昌國應君<類書蒙求>序》中提到“諧比虛詞以眩舉”,即通過韻律編排增強表達效果。
“諧比”的“諧”字本義為和諧、協調(如“諧音”“诙諧”),而“比”有比較、排列之意,二者結合後衍生出上述兩層含義。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語境中。
諧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和諧相比較。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包括“諧”和“比”。諧在這裡表示和諧、協調,比表示相比較、對比。
諧比的部首是言字旁,共有5個筆畫。
諧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沒有明确的來源。它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形容兩個事物之間的和諧程度。
諧比的繁體寫法為「諧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諧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現代漢字的意思和形狀。
1. 我們的友誼如此深厚,諧比天高。
2. 這幅畫的色彩搭配非常諧比。
諧比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諧比的近義詞包括和諧、協調。
諧比的反義詞包括不和諧、不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