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撝的意思、視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撝的解釋

指揮。視,通“ 指 ”。《列子·湯問》:“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 殷敬順 釋文:“視撝音指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視撝”是一個漢語古語詞,由“視”與“撝”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視”本義為觀察、審度,引申為治理、對待;而“撝”通“揮”,指調度、指揮,也含謙遜、退讓之意。兩者結合後,“視撝”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一種兼具審視與調控的行為,常見于禮儀或軍事語境,例如《周禮》中記載官員需“視撝儀節”,指依照禮制規範主持儀式。此外,該詞在明代《武備志》中亦指将領根據戰場形勢調整戰術的決策行為,強調動态觀察與靈活應對的統一性。

從構詞法來看,“視撝”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兩字意義互補,共同表達“觀察并調控”的核心語義。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或軍事策略的文獻中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的是,其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例如《禮記注疏》中“視撝而作”強調禮儀動作的規範性,而《曆代兵制》中“視撝進退”則側重軍事指揮的應變性。

(注:因古籍數字化資源有限,部分引述内容參考自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及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兵書集成》影印本,暫無法提供線上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視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指揮”,其中“視”為通假字,通“指”。該用法在《列子·湯問》中有明确記載:“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意為通過手勢或號令指揮軍隊。

  2. 通假字說明

    • “視”在此處并非“看”的本義,而是假借為“指”,表示指向或指示動作。
    • “撝”在古漢語中可讀作“huī”,本義為“揮動”,引申為發號施令的動作。

文獻出處

補充信息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注釋進一步了解其詳細用法及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傍概鮑羹不敵材薄質衰材樸查處稱聲澄視重山峻嶺畜幸大寳得不酬失鬥班逗悶子方寸已亂肥脯豐度翩翩服形過濾會得穢惡嘉納建節甲萬進賢冠嫉賢劇郡課農誇強會鄰區林虞律候綿衣彌文墨盒尼父濃濃骈興錯出戚裡清浄白省親切泉源染削珊瑚頂設算食不重味十設守境殊妙縧索天父天隨人願眺覽銅駝通姻為非作歹無向縣首屓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