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麈尾手中毛已脫,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堯臣 《凝碧堂》詩:“可以持蟹螯,逍遙此居室。”
“蟹螯”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蟹螯(xiè áo)指螃蟹的第一對足,形态類似鉗狀結構,主要用于取食和自衛。其名稱源于“螯”字的古義,表示“擡升的節肢”,強調其功能性特征。
二、結構與功能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古代文獻中頻繁出現蟹螯意象,例如:
四、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指螃蟹的鉗狀肢體,常用于描述烹饪或生物學特征,如“蟹螯肥美”形容秋季螃蟹成熟狀态。比喻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避免歧義。
提示:若需了解蟹螯的生物學細節或文學典故,可參考《荀子·勸學》《晉書》等古籍。
《蟹螯》是指螃蟹的兩隻巨大的鉗子。
《蟹螯》的部首是「虍」和「虍」。
虍的筆畫數為一畫。
《蟹螯》一詞來源于動物蟹的身體部位,專指螃蟹的兩隻長鉗。
《蟹螯》的繁體字也是「蟹螯」。
古時候,蟹的字樣寫作「蟹」,螯的字樣寫作「蠆(龍+傑)」。
他小心地避開了蟹螯,把螃蟹放入鍋中。
蟹皮、蟹黃、蝸螺蟹螯、虎蟹螯
蟹鉗、螃蟹鉗子
螃蟹腳、螃蟹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