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袍笏登場的意思、袍笏登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袍笏登場的解釋

[taking position of power,as in a dress rehearsal;dress up and go on stage—said of a puppet upon his take-over]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闆。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台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台,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 趙翼《瓯北詩鈔》

詳細解釋

穿官服執手闆,登台演戲。比喻上台做官。多含諷刺意。 清 趙翼 《數月内頻送南雷述庵淑齋諸人赴京補官戲作》詩之一:“袍笏登場也等閒,若他動色到柴關。” 陶菊隱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二七章:“關于組織臨時政府的問題, 段 已通電北方各省征求意見,隻等回電一到,就要袍笏登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袍笏登場”是一個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示例與應用


提示:理解該成語時需結合語境,其核心在于通過“戲劇化表演”暗喻官場或政治場合的形式主義與虛僞性。更多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袍笏登場》的意思

《袍笏登場》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指官吏或士人穿着着裝整齊,登場亮相。在古代,官員或學者參加考試或公開場合時,會穿上華麗的袍服,手持笏闆,肅立登場,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袍笏登場》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3個部首和14個筆畫。

部首:衣(袍)、⺊(笏)、⼀(登)

筆畫:5畫(袍)、8畫(笏)、1畫(登)、部首補充筆畫:合計14畫。

來源和繁體

《袍笏登場》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元代官修《世說新語》。因為穿上華麗的袍服、手持笏闆亮相登場是士人們展示自己才學、敬業之态的場合,逐漸形成了這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袍和笏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袍”為例,其古籍寫法為“袌”;以“笏”為例,其古籍寫法為“匴”或“䇥”。這些寫法在古代的碑刻或古籍中可見。

例句

1. 今天晚會上,各位嘉賓身着鮮豔的袍襖,手持笏闆登場,莊重而隆重。

2. 考試開始前,學生們肅然起立,手持笏闆,重整袍服,整齊地登場。

組詞

袍服、袍澤、笏報、笏班、登場、登講、登科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華服登場、妝束登場、盛裝出席

反義詞:寒酸亮相、衣冠不整登場、粗衣淡服亮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