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稱郡中為衆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如 隴西 李氏 、 太原 王氏 、 汝南 周氏 等。 明 楊慎 《丹鉛總錄·郡姓》:“虛高族望,起於 江 南。言今之百氏郡望,起於 元魏 胡 虜之事,何足為據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群望》:“自 魏 晉 以門第取士,單寒之家,屏棄不齒,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 魯迅 《呐喊·阿Q正傳》:“第四,是 阿Q 的籍貫了。倘他姓 趙 ,則據現在稱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說是‘ 隴西 天水 人也’。”
“郡望”是中國古代姓氏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郡望”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指秦漢至隋唐的行政區劃(類似現代地級市),“望”即名門望族。兩者結合表示某郡内顯赫的家族。例如“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均為著名郡望,代表這些家族在特定地域的社會地位。
郡望強調地理屬性(家族發源地),而堂號側重家族精神(如“忠孝堂”源于祖先功績,“三槐堂”取自宅院植物)。兩者共同構成姓氏文化體系。
示例補充:唐代柳芳《氏族論》記載了當時全國百餘個郡望,其中“五姓七望”(崔、盧、李、鄭、王)為頂級士族。
郡望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阝”和“月”,共計8個筆畫。
“阝”是一個常用的偏旁部首,意為“城牆”,在漢字中通常表示與城市相關的概念。而“月”在這裡并不指代月亮,而是指代鄉村、地方。
“郡望”的意思是指鄉村的權威所在,或者是代表某個地方最重要的城市或地區。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地理制度。在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按照等級分為鄉、縣、郡、州等層次。而“郡望”則特指每個郡的中心城市,也是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中心。
在繁體字中,郡望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區别,但在寫作“郡望”這個詞時,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城市是整個郡望的中心。
2. 這個地區的經濟主要依靠郡望的發展。
3. 在這個郡望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文化活動。
除了“郡望”,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
1. 郡縣:指郡和縣,是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層次。
2. 朝廷:古代中國封建王朝的中央政府機構。
3. 地方:指某個具體的地區,包括郡望所在的城市。
最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或近義詞與“郡望”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