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盤的意思、敦盤的詳細解釋
敦盤的解釋
指玉敦和珠槃。古代天子或諸侯盟會所用的禮器。敦以盛食,槃以盛血,皆用木制,珠玉為飾。見《周禮·天官·玉府》。後以“熟槃”指賓主聚會或使節交往。 明 陳子龍 《重遊弇園》詩:“十二敦槃誰狎主,三千賓客半知音。”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跋》:“宛乎縞帶之歡,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際之可記者也。” 清 薛福成 《保薦使才疏》:“期以黼黻之才,出潤敦槃之色;以羽儀之選,懋成樽俎之功。”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盤的解釋 盤 (盤) á 盛放物品的扁而淺的用具:茶盤。菜盤。托盤。 形狀像盤或有盤的功用的東西:字盤。棋盤。算盤。磨盤。 回旋,回繞,屈曲:盤旋。盤桓。盤剝(輾轉剝削)。盤曲。盤亘。盤郁(曲折幽深)。盤根錯節
專業解析
敦盤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器物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字義溯源與器物本義:
- 敦 (dūn):古代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青銅制,蓋和器身通常呈對稱的球形或橢圓形,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球體或橢圓體,蓋上有三鈕,器身下有三足或圈足。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其形制敦厚穩重,故有“敦厚”之意引申。
- 盤 (pán):古代用于承接盥洗時棄水的淺腹器皿,多為圓形,有圈足或三足。也用于盛放食物或物品。其形開闊淺平,故有“盤桓”、“盤點”等引申義。
-
複合詞“敦盤”的引申義:
- 由于“敦”和“盤”都是古代宴飨、祭祀等禮儀場合中重要的禮器,常并陳于席間或宗廟,因此“敦盤”合稱,引申指宴飨或賓主聚會、酬酢的場合。它象征着賓主之間的禮儀交往、和睦相處與情誼交流。
- 例如,在描述賓主融洽、頻繁往來的關系時,可用“敦盤之好”或“敦盤之誼”來形容深厚的交情。清代文人筆下常有此類用法,如“敦盤之會”即指賓主歡聚的宴會。
“敦盤”一詞,源于古代兩種重要的禮器——盛飯食的“敦”和承水或盛物的“盤”。因其在禮儀場合(尤其是宴飨)中常配套使用并占據重要位置,故引申代指賓主聚會、宴飲酬酢的場合,進而象征賓主之間的情誼與和睦關系。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器物指代禮儀交往活動及其所承載的情誼。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解釋主要依據該權威辭書對“敦”、“盤”及“敦盤”相關詞條的釋義綜合而來)。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對“敦”、“盤”基本義的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敦盤”是古代禮器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
基本定義
“敦盤”由玉敦(盛食物的器皿)和珠槃(盛血的器皿)組成,是周代天子或諸侯盟會時使用的禮器。兩者均為木制,表面飾以珠玉,象征權力與信約。
-
具體用途
- 敦:主要用于盛放黍、稷等祭祀食物,體現“食禮”環節。
- 槃(盤):用于盛放牲血,供盟誓時歃血為盟。
-
引申意義
後世以“敦盤”代指賓主聚會或外交使節交往,例如清代薛福成在文獻中用“敦槃”形容國際外交盛況。
-
字義分解
- 敦:含厚道、誠懇之意(如“敦厚”“敦聘”);
- 盤:原指盥洗用具,後泛指淺底盛器,亦有“回旋”“曲折”等引申義。
-
文獻依據
最早見于《周禮·天官·玉府》,明代陳子龍詩句“十二敦槃誰狎主”也印證了其曆史使用場景。
提示:不同文獻中偶見“熟槃”寫法,實為“敦盤”通假或筆誤,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拔火罐不打緊裳裾炒米馳突錯落參差登祚東老耳鬓斯磨二徐防畛馮文炳斧節貴親歸月觚壇槐國蟻禍福無門人自召獲濟活門囏勤鲛國潔虔饑倦酒盤酒情诳燿狼餐虎咽連婣列士令邦隆滿漏脯充饑莽草沒馱眉語密合拏手齧镞法怒色骈指漂齧憑欄謙牧慶笑遒婉傛傛生死簿身派蛇紋覗察私語唐虞之治鐵籤挺逸望乞晩志下眼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