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劉寄奴的意思、劉寄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劉寄奴的解釋

藥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為 南朝 宋高祖 劉裕 小名。據《南史·宋武帝紀》載, 劉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瘡。,後人因稱之為“劉寄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五·劉寄奴草》:“劉寄奴一莖直上。葉似蒼術,尖長糙澀,面深背淡,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枝攢簇十朵小花,白瓣黃蕊……其子細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劉寄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雙重含義的特殊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人物與中草藥兩個維度:

一、曆史人物代稱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劉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劉裕(363年-422年)的小名。該稱謂始見于《南史·宋本紀》,因劉裕出身寒微,少時曾以賣履、捕魚為業,民間遂以"寄奴"稱之,寄寓着普通民衆對這位寒門帝王的特殊情感記憶。

二、中草藥正名 《本草綱目》記載劉寄奴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具有破血通經、斂瘡消腫的功效。該命名源自劉裕軍隊使用此草治療金瘡的典故,《雷公炮炙論》注:"江南人謂劉裕小字寄奴,時用此草療金瘡,故以為名。"

三、文化衍生義項 《中國藥學大辭典》指出,該名稱包含"帝王草"的隱喻内涵,既彰顯其藥用價值,又承載着民間對曆史人物的集體記憶。在傳統醫籍中,該藥材常标注"六月霜""化食丹"等别名,但正名始終沿用"劉寄奴",形成獨特的醫藥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劉寄奴”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一種藥用植物,也衍生為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與藥用價值

  1. 植物特征
    劉寄奴是菊科奇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奇蒿(Artemisia anomala),高60-150厘米,葉羽狀深裂,頭狀花序鐘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其全草入藥,主産于中國南方,别名包括南劉寄奴、六月霜、金寄奴等。

  2. 名稱由來
    名稱源于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的傳說。據《南史·宋武帝紀》記載,劉裕曾用此草治愈金瘡(刀箭傷),後人遂以“劉寄奴”命名。

  3. 藥用功效

    • 内服:破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治療閉經、産後瘀阻、跌打損傷等。
    • 外用:止血生肌,可研磨外敷治療湯火瘡、外傷出血。
    • 經典方劑如《本事方》中的劉寄奴散,強調其“行血止疼,去癥瘕”的特性。

二、成語含義

“劉寄奴”作為成語,喻指被迫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之人。典故源自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劉寄奴因戰亂漂泊的經曆,後引申為形容因災禍或變故失去家園的境況。

三、相關禁忌

劉寄奴性溫味苦辛,破血力強,需注意:


劉寄奴既是曆史人物與藥用植物的結合體,也是漢語中承載文化隱喻的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植物形态或具體藥方,可查閱《本草綱目》《本事方》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謩八鄙拔茅并疊波遷撐扛塵世春醅詞眼膽戰盜具大通帝室鈍敝放言遣辭飛鄰高響鬲津耕戰歸路規院海葬汗袷後裡頭懷想澗芳澗谷幾次三番精透噤嘇鐍鎖抗矯摳搜老學庵隴阪謾都歌妙翰魔天凝涸飄旋破竹漆妃奇玮沙荒少林寺雙鈎書櫃殊途輸志四六文蔌蔌填守吞牛宛爾無比誤點無事處湘累曉解小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