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爾杜弗的意思、達爾杜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爾杜弗的解釋

一譯《僞君子》。劇本。法國莫裡哀作于1664-1669年。僞裝聖潔的教會騙子達爾杜弗混進商人奧爾貢家,圖謀勾引其妻子并奪取其家財。奧爾貢渾然不察,仍奉之若神明,甚至主張将女兒嫁給他。最後達爾杜弗丑行敗露而入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爾杜弗(Tartuffe)是法國劇作家莫裡哀(Molière)1664年創作的喜劇《僞君子》(Le Tartuffe ou l'Imposteur)中的核心人物。該詞在漢語語境中已成為“僞善者”的代名詞,特指表面虔誠高尚、實則陰險狡詐的虛僞之徒。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學形象及文化影響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


二、文學形象解析

達爾杜弗在劇中的行為構成其核心語義:

  1. 虛僞的虔誠:

    以誇張的宗教儀式(如大聲禱告、痛哭忏悔)博取信任,實則蔑視道德。如他對奧爾貢說:“上帝賦予的財富,享用便是美德”,以此合理化貪欲。

  2. 貪婪與縱欲:

    騙取恩人奧爾貢的家産,同時企圖引誘其妻子艾爾密爾,揭露其“禁欲主義者”面具下的縱欲本質。

  3. 語言的雙重性:

    台詞充滿矛盾,如一面宣稱“塵世一切皆虛幻”,一面瘋狂攫取金錢與情欲,形成反諷張力。


三、文化影響與語義延伸


參考資料:

  1.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 《外國文學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莫裡哀《僞君子》,李健吾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4. 《歐洲文學史》,商務印書館。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鍊接,來源僅标注權威出版物名稱,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或正版數據庫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達爾杜弗”是法國劇作家莫裡哀(Molière)創作的經典戲劇《僞君子》(法語原名:Tartuffe)中的核心角色,該作品創作于1664至1669年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1.角色背景與劇情

達爾杜弗是一個僞裝成虔誠教徒的騙子,通過虛僞的宗教熱情混入富商奧爾貢家中。他表面上宣揚禁欲與聖潔,實則圖謀勾引奧爾貢的妻子、奪取其財産,甚至誘導奧爾貢将女兒嫁給他。最終因丑行敗露而入獄。

2.象征意義

3.中文譯名争議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漢語成語,稱其意為“忠誠”,但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實際“達爾杜弗”僅為音譯角色名,無獨立成語含義。

4.作品影響

《僞君子》是莫裡哀最著名的喜劇之一,對後世文學和戲劇中的諷刺手法影響深遠。達爾杜弗的形象也被廣泛引用,成為僞善者的通用标籤。

建議:若需引用相關内容,請以高權威性來源(如、4、5)的戲劇解釋為準,避免混淆角色名與成語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百衲琴必留不剌不須鞭廁身其間纏齒羊差歧呈應癡獃齒筵翠篠打狗欺主丹靈大有可觀蝶影東央西浼耳濡目染肥盛非為雰氣釜底遊魚廣寒殿孤蹤毫無疑問皓雪虹陛宏深懷舊護城壕金支空礮瞭樓靈輿六祈鸾鳳友驢王猛獸面磨羅默視念白扭虧為盈潘菽前将軍幧頭寝苫奇左掃黛掃泥米山上有山市司事要舒達同情完壘僞孔慰問信詳暢暹國小車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