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錦瑟》:“娘子察其廉謹,特賜儒巾鮮衣。凡有齎賚,皆遣 春燕 。”
“赍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赍”和“赉”兩個單字組成,需拆解分析:
赍(jī)
本義為“攜帶、持送”,如《周禮》中“赍盜糧”指攜帶糧食給盜賊。後引申為“懷着(某種情感或志向)”,如成語“赍志而殁”(懷抱未竟之志去世)。在古文中也可表示“贈送財物”,如《史記》中“赍金百斤”。
赉(lài)
意為“賞賜、給予”,屬文言用詞,如《詩經》中“赉我思成”(賜我成就)。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固定搭配,如“賞赉”“厚赉”。
組合含義
“赍赉”可理解為“攜帶財物進行賞賜”或“贈予賞賜之物”,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賞賜行為,如官員奉命攜帶賞賜物品前往某地。例如:“天子遣使赍赉功臣,以彰其德。”
使用建議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若在閱讀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動作或物品)。若需現代表達,可用“頒發獎賞”“攜帶賞賜”等替代。
《赍赉》(jī là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捐贈、募捐。它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現在已經很少被使用。
《赍赉》的部首是走,筆畫數為14。它的左邊是走字旁,右邊是負旁。
《赍赉》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史記·商君列傳》中。文中赍赉的意思是募捐財物,用于國家的軍費和政務開支。在古代,國家需要資金時,會通過募捐的方式向民衆征收財物。
《赍赉》的繁體字為「赍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赍赉的部分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變化有:負旁中的一點由兩個點變成了一個點,赍字的右下角旁邊還附加了一個點。這些變化是古代漢字字形的演變結果。
古人贊頌募捐的善舉:“行善無名,積德無聲,如同《史記》中載赍赉以赈濟饑民之勢,是以義士竟鄉無名。”
赍義、赍糧、赍救、赉贈
捐贈、捐款、捐助、施舍
接收、接納、索要、索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