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羔鴈 ”。1.小羊和雁。古代用為卿、大夫的贽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卿執羔,大夫執雁。” 鄭玄 注:“羔,小羊,取其羣而不失其類。雁,取其候時而行。” 漢 班固 《白6*虎通·文質》:“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2).用作征召、婚聘、晉谒的禮物。《後漢書·陳紀傳》:“父子并著高名,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羔鴈成群。” 晉 傅玄 《豔歌行有女篇》:“媒氏陳素帛,羔雁鳴前堂。” 唐 楊炯 《杜袁州墓志》:“ 太丘 之門,執其羔雁。” 清 龔自珍 《與人箋》:“然猶有可言者,曰緻其羔雁,而甲乙其時藝,則亦舉業之師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羔雁漢語 快速查詢。
“羔雁”是古代禮儀中的重要物品,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小羊和雁兩種動物,作為古代卿、大夫階層在正式場合使用的禮儀性禮物。《周禮·春官·大宗伯》明确規定:“卿執羔,大夫執雁”,鄭玄注解稱羔羊象征群體和諧,雁代表守時守信。
身份标識
不同官職執不同禮物:卿(高級官員)持羔羊,大夫持雁,體現等級制度。
重要場合使用
用于三種場景:
漢代班固《白虎通》記載,卿大夫的禮物從古代麑鹿改為羔雁,反映禮儀制度的變遷。
注:部分現代解釋将“羔雁”引申為品德象征,但此屬文學化引申,非古義本源。如需完整古文例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文獻。
羔雁是指小羊和大雁。羔字由羊字旁和咎字旁組成,部首為羊,總筆畫為5畫。雁字由隹字旁和日字旁組成,部首為隹,總筆畫為7畫。
羔雁一詞源自詩經中的《羔羊之歌》,用來喻指年輕而有潛力的人,具有嶄新的意象。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羔字寫作“羔羊”,雁字寫作“曲鳮”。
以下是一些句子中使用到羔雁的例句:
1. 這個年輕的畫家是我們藝術界的一隻羔雁。
2. 他是個勇敢而有創造力的羔雁,追逐自己的夢想。
一些含有羔雁的組詞有:
1. 羔羊:小羊。
2. 羔皮:小羊的皮毛。
3. 鴛鴦羔子:比喻夫妻恩愛和睦的孩子。
與羔雁相似意思的詞有:
1. 山鵲:指未成年的鵲鳥,也用來形容年輕有才華的人。
2. 騷子:古代文人騷客的代稱,泛指有才華的年輕人。
與羔雁相反意思的詞有:
1. 兜率花:指年老體弱的人。
2. 高齡:指年紀很大的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