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抽課的意思、抽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抽課的解釋

抽稅。《清會典事例·戶部·銅鐵錫鉛礦課》:“ 廣西省 恭城縣 屬 山鬥岡 銅礦,每百斤抽課十五斤。”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境内 茂隆山 廠自前 明 開採甚旺,廠民 吳尚賢 等議給山水租銀,不敢受,請照内地廠例,抽課報稅以作貢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抽課"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教育/教學場景中的含義

指從整體課程或教學内容中有選擇地抽取部分進行授課、考核或重點講解。

示例用法:

"本次期中考試采取抽課形式,隨機選取三單元内容測試。"

此用法強調選擇性、抽樣性,常見于教學管理或考核安排中。其核心語義與"抽查""抽考"相近,但特指課程内容範疇。

二、曆史/經濟文獻中的含義

作為古代賦稅制度術語,指按比例征收實物稅或商業稅。

文獻依據:

《宋史·食貨志》載:"凡州縣皆置務,關鎮或有焉…行者赍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抽課皆有定數。"

此處"抽課"指對商販交易按固定比率征稅(如3%),屬宋代"住稅"制度範疇,多見于經濟史研究文獻。


語義辨析

  1. 教育領域:強調"選擇性抽取",詞義中性,屬現代教學術語。
  2. 曆史領域:意為"征收賦稅",屬特定曆史概念,需依托文獻使用。

當前語言實踐中,第一類用法更為常見,但需依賴上下文明确指向。建議使用者補充具體語境以避免歧義。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抽課”是一個曆史經濟術語,主要含義為抽稅,尤其指古代對礦産等資源的稅收征收。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抽課”指從特定物資(如礦産)中按比例抽取一定份額作為稅收。例如,清代對銅礦開采的稅收政策中,明确提到“每百斤抽課十五斤”,即抽取15%的銅作為稅款。

2.曆史背景與實例

3.詞義分解

4.應用範圍

主要用于明清時期對金屬礦産(銅、鐵、銀等)的稅收管理,屬于實物稅的一種形式,不同于貨币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政策演變,可參考《清會典事例》《嘯亭雜錄》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鮑老兒悲恻讒説承附抽陀螺床裙闖伺貸賣道憲釣耕低頭族地窯東夏荳蔻方目紗風塵仆仆風馳電逝鳳樓龍阙風木含悲改官謌誦冠豸規襲過信還活漢書镮鏆化生女嘉命湔拭交窮潔誠解道階檐金錯刀進屦進履圯橋計算中心買點忙于蠻陬疲殚品别強植氣呼呼塞上馬射防折慢幢身型十二個時年送達送佛送到西天滔滔滾滾停交貯苦仙廚鄉試象網翔翥蠍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