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丈量土地。《禮記·王制》:“量地遠近,興事任力。”
(2).謂計算土地。《漢書·文帝紀》:“度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
“量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文獻來源和實際用法進行解析:
一、傳統釋義(核心含義)
丈量土地
指通過測量工具對土地面積、邊界進行實地勘測,常見于古代土地管理和農業活動中。例如《禮記·王制》記載:“量地遠近,興事任力”(),說明根據土地距離規劃事務。
計算土地資源
強調對土地數量或人口與土地比例的統計,如《漢書·文帝紀》提到“以口量地”,指通過人口數量評估土地分配是否合理()。
二、現代延伸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量地”被引申為根據實際情況評估或規劃。例如制定項目時需“量地考慮市場需求”(),此處帶有因地制宜的比喻義,但此用法尚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典型例句
該詞以“丈量/計算土地”為基本義,現代偶見引申用法。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禮記》《漢書》等古籍()。
《量地》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衡量土地面積的行為或者方式。它可以用來描述測量土地面積、劃定邊界和确定地點等活動。
《量地》的拆分部首是量(liáng)和地(dì),分别表示“量度”和“土地”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0畫。
《量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周禮.地官司徒司馬.第三十八》中,就有“度地之長短”一詞,意為測量土地的長度。在古代的文獻中,也出現了相關的詞彙。繁體形式為「量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在《康熙字典》中,對《量地》的寫法是「量地」。可以注意到其中的「量」字,它是由「鬥」和「日」兩個部分組成,表示用鬥來進行測量。
1. 他們正在量地,準備建設新的工廠。
2. 我們需要找到一位專業的測量師來量地。
3. 這塊地的面積有多大,需要量地才能确定。
量尺、量規、量體裁衣、量體溫、量程。
測量、勘測、計量。
不量地、不測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