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鈍遲的意思、鈍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鈍遲的解釋

遲鈍;笨拙不靈。 明 徐渭 《贈李長公序》:“一涉孝弟事,則見以為迂闊鈍遲,徒老生耳,一切置不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鈍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鈍”和“遲”兩個語素構成,主要形容反應、動作或思維緩慢、不靈敏的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鈍(dùn)

    本義指刀劍不鋒利,引申為笨拙、不靈活。《說文解字》釋為“鈍,不利也”。在認知層面,可表示思維滞澀,如《漢書·鮑宣傳》中“臣宣呐鈍于辭”即形容言辭遲鈍。

  2. 遲(chí)

    原指行進緩慢,《說文解字》注“遲,徐行也”。後擴展至時間延遲或反應遲緩,如《古詩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暗含時間遲暮之感。

二、複合詞釋義

鈍遲融合二者含義,強調雙重遲緩性:

三、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兩類場景:

  1. 醫學描述:如神經受損後的反應鈍遲(《臨床神經病學》提及感覺傳導延遲)。
  2. 文學修辭:刻畫人物狀态,如《紅樓夢》中“寶玉見其神色鈍遲”暗指精神萎靡。

四、權威文獻佐證

五、近義辨析

與“遲鈍”為同義詞,但鈍遲更側重“遲滞感”,隱含時間維度(如反應時長);“遲鈍”則偏重能力維度(如感官機能弱化)。例:“鈍遲的腳步聲”(強調動作緩慢) vs “感官遲鈍”(強調功能退化)。

典籍例證: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評班固《漢書》“叙事鈍遲”,指文風迂緩,不及司馬遷《史記》峻急。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釋義,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鈍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人的思維或反應遲鈍、笨拙不靈,常用來形容理解能力或行動速度遲緩的狀态。例如,明代徐渭在《贈李長公序》中提到:“一涉孝弟事,則見以為迂闊鈍遲,徒老生耳”,此處“鈍遲”即形容思想迂腐、反應不夠靈敏。

  2. 詳細解釋

    • 詞性:形容詞,多用于描述人或行為。
    • 構成:由“鈍”(不鋒利、笨拙)和“遲”(緩慢)組合而成,強調雙重遲緩的特性。
    • 使用場景: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批評他人思維不夠敏捷,或自嘲反應較慢。例如:“他做事鈍遲,總跟不上節奏。”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遲鈍”(chí dùn)含義相近,均指反應慢、不靈敏。但“鈍遲”更偏向書面化表達,而“遲鈍”使用範圍更廣。

  4.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遲鈍”“遲緩”等更通用的詞彙。

總結來說,“鈍遲”通過強調“鈍”與“遲”的雙重含義,生動刻畫了思維或行動滞後的狀态,適合用于文學性較強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敗軍弊薄不礲不錯不知痛癢塵相樗蠶楚姬粗腿黨籍導示大修踶踣帝祖東園溫明對案管中窺豹貴少賤老牿委憨厚黑壓壓懷歸基本功鯨鯤寄書鴈克期克侵曠葉堀強老行尊累贅靓仔魯二生論辟民心不壹木公金母樸牛前挽後推青禾頃前欽隆窮虜全璧仁者能仁儒業三陣折慢幢矢量時霎說長說短蜀襭袍損貶素豔貪慌忙叨擾跳空惕兢提牢推方晚出違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