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蛤什螞”。滿語。蝦蟆之一種,也稱哈士蟆。産于 東北 各省,是我國的特産。雌性者腹内有膠質塊,中醫用為滋補品。 劉白羽 《漂河口雜記》:“走了不少搖頭甸子,紅眼哈塘。山中出水獺、鹿茸、黃皮子、蛤什螞。”
“蝦什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動物名稱)
源自滿語,指一種蛙類動物,學名“哈士蟆”(也稱中國林蛙),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地區。其雌性體内有膠質塊(即哈士蟆油),是傳統中醫中的名貴滋補品,常用于潤肺、補腎等。
方言引申義
在部分中國方言中,“蝦什螞”被引申為成語,形容人或事物極其微小、微不足道,帶有貶義色彩。例如描述某人的能力或成就無足輕重,或某事件的重要性極低。
語言與用法差異
注意:該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差異較大,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若指動物,需注意與方言中的比喻義區分。
蝦什螞(xiā shén má)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網絡用語,通常用來表達對某件事情或現象感到驚訝、好奇或想不明白的态度。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是虍、一、言,拆解筆畫是9畫。它的拼音分别是xiā、shén、má。
蝦什螞這個詞語來源于方言,具體起源尚不确切。它在簡體字中并沒有具體的字形,但在繁體字中,“蝦”字由“蝦”代替,“什”字由“甚”代替,“螞”字由“嗎”代替。在古時候,使用繁體字的方式寫“蝦什螞”。
這個詞語在句子中的使用可以作為形容詞,表示對某事物感到奇怪或不理解的情緒。例如:“這件事情蝦什螞的,怎麼會這樣?”或者“他說的話蝦什螞,大家都無法理解他的意思。”
蝦什螞這個詞語無法組成其他詞語,因為它在語境中一般作為形容詞使用。然而,在表達相似意思時,可以使用類似的詞語,例如“奇怪”、“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等。
與蝦什螞相反的意思可以是“合理”、“理解”、“明白”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