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毛病,沒有缺點。《老子》:“滌除元覽,能無疵乎!” 唐 韓愈 《讀<荀子>》:“ 孔子 删《詩》《書》,筆削《春秋》,合於道者著之,離於道者黜去之,故《詩》、《書》、《春秋》無疵。” 宋 李昭玘 《提刑謝啟》:“自非水鏡無疵。權衡不權,則何以吏知守法,人不稱寃。”
(2).不挑剔毛病。《淮南子·氾論訓》:“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
(3).木名。《爾雅·釋木》:“棆,無疵。” 邢昺 疏:“棆,美木也,無疵病,因名之。”
“無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沒有缺點或毛病
指事物或人完美無缺,常用于形容品德、著作等。例如《老子》提到“滌除元覽,能無疵乎”,強調通過自省達到無瑕疵的境界;韓愈在《讀<荀子>》中評價孔子修訂的經典“無疵”,即沒有缺陷。
不挑剔他人的小毛病
表示寬容待人,不苛責細節。如《淮南子·氾論訓》中“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主張以德行為重,忽略小過。
木名
特指一種名為“棆”的優質樹木,因木質無瑕疵而得名。《爾雅·釋木》記載:“棆,無疵”,邢昺注解稱其“美木也,無疵病,因名之”。
總結
該詞既可形容事物完美(如經典著作、德行),也可指對他人的包容态度,另有一義為特定樹種名稱。其用法多與古籍文獻相關,現代語境中更常見前兩種引申義。
無疵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彙,常被用于形容事物完美無缺、沒有瑕疵的狀态。它表示沒有任何缺陷、毛病或破綻的意思。
無疵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無”和“疒”。其中,“無”是常見的否定前綴,表示沒有的意思;“疒”是疾病的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無疵的總筆畫數為11筆。
無疵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車攻》,作為形容詈貶的詞語。後來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事物完美無瑕的狀态。
無疵的繁體寫法為「無疵」。
根據古代典籍中的記錄,無疵在古時候的寫法有多種變化,如「毋疵」、「無疵瑕」等,用法靈活多樣。
以下是一些使用無疵的例句:
1. 他的工作總是無疵的,從不出差錯。
2. 這幅畫的技巧簡直無疵,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3. 她的演講無疵無瑕,獲得了觀衆們的一緻贊賞。
組詞:無疵良品、無疵丹心、無疵之士。
近義詞:完美,完好無損,無缺。
反義詞:瑕疵,有缺陷,不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