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柄的意思、事柄的詳細解釋
事柄的解釋
猶權柄,權力。《漢書·佞倖傳·石顯》:“ 顯 内自知擅權,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納用左右耳目,有以間己。”《宋史·範師道傳》:“論者謂宦官謀廣親事親從兵,欲取京畿財賦贍之,因以收事柄。”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一邑二令》:“事柄盡入土官掌握。”
詞語分解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 柄的解釋 柄 ǐ 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枝莖連着的部分:葉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兒:刀柄。勺柄。 量詞,用于有柄物:一柄傘。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話柄。 執掌:柄政(執掌政權)。柄國。 權:國柄
專業解析
事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指代事情的根本、關鍵或權柄。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用法:
一、 詞義解析
-
“事”的本義
“事”在古漢語中本指官職、職務,引申為人類的一切活動、事務、事件。《說文解字》釋為“職也”,《玉篇》釋為“奉也,職事也”。其核心是人所從事或承擔的具體工作或責任(《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753頁)。
-
“柄”的本義
“柄”原指器物的把手,如斧柄、勺柄。《說文解字》釋為“柯也”,即斧柄。引申為事物的根本、關鍵、權柄或依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有“既有利權,又執民柄”,此處“柄”即指權柄(《辭源》修訂本,第128頁)。
-
“事柄”的合成義
兩字結合,“事柄”強調事務的核心部分、關鍵所在或掌控事務的權力。具體可指:
- 事務的要害/根本:指事情的核心環節或決定成敗的關鍵部分。
- 處理事務的權力/權柄:指掌握、管理、決策某項事務的職權。
- 作為依據的事情/緣由:指可以作為憑借或理由的具體事件(此義相對少見)。
二、 用法特征
- 語體色彩: “事柄”屬于書面語詞彙,帶有一定的古雅色彩,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
- 搭配習慣: 常與“執掌”、“掌握”、“關乎”等動詞搭配,強調對關鍵事務的控制或重要性。例如:“執掌國家事柄”、“此事關乎公司發展事柄”。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其含義常被“關鍵”、“核心”、“權柄”、“職權”、“要務”等詞替代。但在強調事務根本性或掌控權力時,使用“事柄”仍能體現語言的凝練與力度(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部分)。
三、 同義詞辨析
- “權柄”: 更側重于權力、統治力或支配力,如政治權力、生殺大權。
- “關鍵”: 更側重于事物最緊要的部分或對全局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可以是具體事務,也可以是抽象問題。
- “事柄”: 融合了“事務”與“根本/權柄”的雙重含義,特指具體事務的核心權力或根本所在,強調其在特定事務範圍内的決定性(《古漢語同義詞詞典》,第215頁)。
“事柄”是一個書面語色彩濃厚的古漢語複合詞,意指事務的根本、關鍵所在或掌控該事務的權力。其核心在于強調對具體事務的核心控制力或事務本身的決定性環節。
網絡擴展解釋
“事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權柄、權力,通常指掌控事務的職權或影響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 定義:指權力或掌控事務的職權,常用于描述對某類事務的支配能力。
- 示例:
- 《漢書·佞幸傳·石顯》中提到:“顯内自知擅權,事柄在掌握。” 指石顯掌握實權。
- 《宋史·範師道傳》中記載宦官試圖“收事柄”,即争奪權力。
二、字義分解
- 事(shì)
- 本義為自然界或社會中的現象、活動,引申為職業、責任、變故等。
- 柄(bǐng)
- 原指器物的把柄(如刀柄)或植物莖葉的連接部分,後比喻權力、把柄(如“話柄”)。
- 在“事柄”中,“柄”特指權力或控制權。
三、曆史與現代用法
- 古代用法:多用于政治、官場語境,強調對權力的掌控(如《漢書》《宋史》中的用例)。
- 現代用法: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仍可見,如描述“收事柄”即收回權力。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柄”的引申含義(如器物把柄、植物莖部等),可參考中的詳細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表奏碧蘭冰輪敝棄補帄布素晨步沉住氣醇良倅車存亡徂逝斷蛟刺虎偾起汾陽考苟利刮垢磨痕貴府河庭郇箋檢慎堅完揭揭寖大井底景铄絶等君宰靠天吃飯孔武有力穬麥來許列戟流淌鸬鷀瘟麻辣辣黴風涅白鞶帶髼頭赤腳評薄齊截輕壒慶藴勸酬取憎戎鹽辱末三法司桑乾散送沙包肚弞杻受苦疏惡體探望診五叔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