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黃色的絲織品。 前蜀 牛峤 《楊柳枝》詞之五:“裊翠籠煙拂暖波,舞裙新染麴塵羅。” 宋 陸遊 《鹧鸪天》詞:“微步處,奈嬌何,春衫初換麴塵羅。”
“麴塵羅”是古代漢語中對特定絲織品的雅稱,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淡黃色的絲織品,常用于詩詞中描述服飾或織物的顔色與質地。該詞源自古代染色工藝,以“麴塵”(酒曲發酵後産生的淡黃色)形容織物的色澤。
2. 文學例證
3. 顔色象征
“麴塵”本指釀酒過程中酒曲發酵産生的淡黃微綠色,後引申為類似柳芽或嫩桑葉的淺黃色調。這種色彩在古代被視為清新、雅緻的象征,多用于春夏季服飾描寫。
綜合說明
該詞屬古典文學中的專有表達,現代已較少使用。其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及詩詞注解,更多例證可通過《全唐詩》《全宋詞》等文獻進一步查證。
麴塵羅是一個漢字詞組,由三個字組成。麴(qū)是一種發酵食品,塵(chén)指的是微小的灰塵,羅(luó)表示布或網。這個詞組的意思是酵母、灰塵和網狀物。
麴的拆分部首是酉(yǒu)和米(mǐ),它有11個筆畫;塵的拆分部首是屍(shī)和小(xiǎo),它有6個筆畫;羅的拆分部首是網(wǎng),它有8個筆畫。
麴塵羅這個詞組在《說文解字》中出現,是中國古代詞典之一,用于解釋漢字的意義和構造。
在繁體字中,麴的寫法是曲,塵和羅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麴的寫法與現代相同;塵的古代寫法是辰,表示早晨;羅的古代寫法是羅,它由網和羅組成,意思是網的紗簾。
1. 麴塵羅交織,點綴着鄉村的風景。
2. 地上的麴塵羅隨着風飄動。
麴食、塵埃、羅網
麴塵紗、塵灰、網狀物
純淨、無塵、解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