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誠懸的意思、誠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誠懸的解釋

亦作“ 誠縣 ”。喻指處事公正明察。語本《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 鄭玄 注:“衡,稱也;懸謂錘也。” 孔穎達 疏:“衡謂稱,衡縣謂稱錘;誠,審也。若稱衡詳審縣錘,則輕重必正。” 唐 劉夢得 《薦處士王龜》:“況遇相公持衡,敢有所啟;誠懸之下,輕重難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誠懸”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本義溯源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

    • “衡”指秤杆,“縣”(通“懸”)指秤錘,合指權衡輕重的工具。
    • “誠”意為審慎、嚴謹,強調公正衡量事物的态度。
  2. 引申義
    由此引申為“處事公正明察”,比喻像秤錘一樣不偏不倚、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1. 柳公權“誠懸筆谏”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字“誠懸”,曾以“心正則筆正”勸谏唐穆宗修身治國,史稱“誠懸筆谏”。此典故将“誠懸”與正直品格、藝術表達結合,賦予其道德内涵。

  2. 文學引用
    如劉禹錫《薦處士王龜》中“誠懸之下,輕重難欺”,借指在公正的評判标準下無法欺瞞。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真誠而懇切”的釋義,但此說法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需謹慎采納。


“誠懸”的核心意義為公正審慎、明察秋毫,既體現古代哲學中的權衡智慧,也承載曆史人物的道德典範。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新唐書·柳公權傳》。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誠懸(chéng xuán)一詞的意思是真實和懸挂的結合。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首先是“言”(yán)表示與言語有關,其次是“罒”(wǎng)表示懸挂。這兩個部首可以表示這個詞的含義。 《誠懸》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誠懸。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使用了不同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仍保留了原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誠懸》的例句: 1.他的話語誠懸于心,讓人深受感動。 2.他的行為誠懸可嘉,令人欽佩。 與《誠懸》相關的一些組詞可能包括:“真誠”、“誠實”、“挂念”等。這些詞都與真實和懸挂的概念相關。 近義詞方面,可能有“真實”、“實在”等詞,它們都表示事物的真實性和真實性。 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虛僞”、“假冒”,這些詞表示與真實相對的概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