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第一個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創辦。雕版印刷。宣傳*********教義為主,全部贈閱。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是中國近代新聞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中文報刊,其名稱可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曆史背景作如下解析:
一、詞彙釋義與結構分析
察世俗
每月統記傳
二、曆史定位與核心價值
作為1815年由英國傳教士米憐在馬六甲創辦的首份中文近代報刊(據國家圖書館《中國近代報刊名錄》),其名稱完整含義可解讀為:通過月刊形式系統觀察、記錄并傳播中國民間社會動态的綜合性媒體。内容涵蓋宗教教義、科學知識(如天文地理)、社會新聞及倫理道德,采用文言文與白話結合的語言策略以貼近大衆(參考《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章)。
三、文化意義
該報開創了中文近代報刊的版式範式(書本式裝訂、分欄目編排),其名稱中的"察世俗"體現西方觀察東方的視角,而"統記傳"則凸顯信息整合與傳播的現代性,為後續《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等報刊奠定命名邏輯(見複旦大學新聞學院《中西新聞交流史稿》)。
(注:因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部分學術資源鍊接未提供,可檢索國家圖書館"近代報刊數字化平台"或《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獲取原始史料。)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是近代中文報刊史上的重要刊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創刊背景與創辦人
該刊物由英國傳教士米憐和馬禮遜于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辦,是首個以華人為受衆的中文近代報刊,也被視為中文出版的第一種現代報刊。
内容與形式
發行與停刊
刊物持續至1821年停刊,共發行約7卷(一說80多期),曆時6年。其内容因宗教性質受限,但開創了中文報刊的贈閱模式。
曆史地位
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早期媒介,它奠定了中文近代報刊的雛形,并為後續傳教士報刊提供了範本。
注:關于卷數與期數的差異,可能因不同統計方式導緻,7卷對應約84期(按月刊6年計算),但實際記錄為80餘期,具體細節可參考曆史檔案進一步确認。
百無一堪擯诏雠古楚舘翠緑促急電赫碟仙動悸防檢放子輔檠丱齒輥雷華工潢紙虎步灰頽濩略極盡寬度爛灼卵鳥旅燕賣直門生天子冥慶墓場目使頤令幕庭目為牛頭漚田畔亡迫遽七兵親駕穹崇遒忽三吐三握色叫深志時暗石擔獸錦順天應人說本宿謀壇社探題桃實提月統壹土約韈系畏服卧骨五色水團纖維素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