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吐三握的意思、三吐三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吐三握的解釋

《史記·魯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後以“三吐三握”為求賢殷切之典。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 周公 流言東征,《詩》不頌其多才多藝之敏,三吐三握之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吐三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求賢若渴的态度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史記·魯世家》,記載周公對兒子伯禽的告誡:周公雖身份顯赫(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但為招攬賢才,常“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即洗頭時多次握住濕發、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急忙起身接待來訪的賢士。

二、核心含義

形容當權者禮賢下士、求才心切的行為,強調對人才的重視與尊重。後多用于贊頌執政者或領導者重視人才的态度。

三、延伸引用與示例

  1. 文學化用:
    三國時期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即化用此典,表達廣納賢才的抱負。
  2. 成語結構:
    屬動賓結構,可作謂語或定語,如“其有三吐三握之誠,方得群賢畢至”(現代用法舉例)。

四、近義與關聯表達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賢重才”的價值觀,常用于強調領導者需以謙遜态度吸納人才,方能成就大業。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吐三握的意思

“三吐三握”是一個描述人們吐口水和握拳的動作的成語。在俗語中,這個詞組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感到非常惱怒、沮喪或者憤怒時的表情和舉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吐三握”這個詞組可以拆分為三個漢字:三(三點水)+ 吐(口字旁)+ 三(三點水)+ 握(手字旁)。

拆分後的部首:

拆分後的筆畫:

來源和繁體

“三吐三握”這個詞組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在古代,人們認為口中的痰液是不吉利的,會帶來厄運,因此會三吐口水,以驅除不祥之氣。而握拳則是為了表達内心的憤怒和不滿。

在繁體字中,“三吐三握”可以寫作「三吐三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三吐三握”,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形狀和結構。

例句

  1. 他聽到那個壞消息後,立刻三吐三握。
  2. 當他看到自己被擊敗後,憤怒地三吐三握。
  3. 在生氣時,他經常會表現出三吐三握的樣子。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