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察事的意思、察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察事的解釋

古代專指為官府偵探民間情況。《舊唐書·李岘傳》:“初, 李輔國 判行軍司馬,潛令官軍於人間聽察是非,謂之察事。”《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王建》:“﹝ 天竺 三藏僧﹞為 蜀 察事者識之,縶於 成都府 。”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五章二:“ 吳印 、 華克勤 等人都是和尚,因為察事有功,都還俗作了大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察事”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察事”為動詞性複合詞,由“察”(觀察、審辨)與“事”(事務、情況)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觀察、調查事務的詳情”。

二、曆史用法與語境

古代文獻中,“察事”多指官方或隱秘的調查行為,常見于監察、司法領域:

  1. 監察職能:如唐代“察事廳”為情報機構,負責偵查官吏言行(參考《新唐書·百官志》)。
  2. 司法調查:《後漢書》載“遣使察事”,指朝廷派遣官吏核查地方政情。
  3. 隱秘探查:宋代《武經總要》提及“察事人”為軍中密探,負責搜集敵情。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察事”的使用頻率降低,但仍保留以下含義:

四、古籍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4.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2003年(唐代“察事廳”制度考釋)。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建議查閱紙質工具書獲取完整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察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古代官府指派人員偵探民間情況的行為或職責,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察事”指古代官府為掌握民間動态、監督輿情而設立的特殊職責,類似現代的情報搜集或監察職能。其核心目的是維護統治秩序,通過暗訪、監聽等方式獲取信息。


2.曆史背景與實例


3.職能特點


4.相關文獻與引用


5.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察事”可類比為現代的情報機構或監察部門,但古代更側重維護皇權,手段上缺乏制度約束。現代漢語中已無此用法,僅在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提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職能運作,可參考《舊唐書》《明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托邦彥編審比居長筵塵末吃不開遲怠調取鬥打二谛鵝溪絹發財方良怪話過露裹頭人好話和孺紅牙徽腔箋刺久坐必有一禅镌心拘定鞠獄看護孔修口令阆苑瓊樓欄栅勞謙列蹷理工廪假龍井漫涎梅花眼夢兒亭孽相泥融覺妻公绮皓青春子勤慎三角童生靈身派時哲太平梯镗鑼莞簟亡命琬液蓊蔚五茸伭默下農下中農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