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勉謹慎。《三國志·魏志·程昱劉放傳論》:“ 劉放 文翰, 孫資 勤慎,并管喉舌,權聞當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殺讷親》:“上即位初,以果毅公 訥親 為勤慎可托,故厚加信任。” 柳青 《狠透鐵》七:“上河裡水越小,看水的人越要細心、勤慎。”
“勤慎”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ín shèn,意為勤勉謹慎,強調做事既勤奮又細緻。以下為詳細解釋:
傳統典籍
現代應用
“勤慎”融合了“勤”的行動力與“慎”的審慎态度,適用于描述個人品德或行為準則。其曆史用例豐富,且在現代語境中仍具現實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勤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力和心。
筆畫數:共13畫。
來源:勤慎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文化《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勤則不匮,慎則不殆。”這句話傳達了勤奮和謹慎兩個重要品質的意義。
繁體:勤慎的繁體字為「勤慎」。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勤」是由「力」下面加上「心」的字形組成,表示用心用力;「慎」是由「心」下面加上「真」的字形組成,表示謹慎小心。
例句:他在工作中非常勤慎,從不馬虎。
組詞:勤勞、勤奮、勤快、慎重、慎密、慎行等。
近義詞:勤勞、勤奮、勤懇、勤苦等。
反義詞:懶惰、草率、粗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