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時 吳王 的獵場。又稱 五茸城 。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西。 松江 别名 茸城 ,本此。 唐 陸龜蒙 《和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詩:“ 三泖 涼波漁蕝動, 五茸 春草雉媒嬌。”自注:“ 五茸 , 吳王 獵所,茸各有名。” 清 錢謙益 《合歡詩》:“ 五茸 媒雉即鴛鴦,樺燭金鑪一水香。”
“五茸”是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五茸指春秋時期吳王的獵場,又稱“五茸城”,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區西部。該名稱源于古代對獵場的劃分,因有五個以“茸”命名的區域而得名。松江的别稱“茸城”即由此而來。
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和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中寫道:“五茸春草雉媒嬌”,并在自注中明确提到:“五茸,吳王獵所,茸各有名。”清代錢謙益的詩詞中也引用了這一典故。
部分資料(如)提到“五茸”形容毛發濃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語本義混淆。建議以曆史地理含義為主。
如今的上海松江區仍保留“茸城”之稱,部分地名和文旅宣傳中可見這一曆史印記。例如,松江新城有以“五茸”命名的道路和景觀。
五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五”和“茸”。
五茸指的是五種不同的毛發,通常指鳥類的羽毛。這個詞也可以泛指植物的茸毛。
五茸的部首是茸,由草字頭和麥字底組成。它的筆畫數分别為茸(8畫)和五(4畫)。
五茸一詞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爾雅·釋鳥》。現代漢字簡化後,字頭的“茸”被改為了“絨”。
繁體字“五茸”的寫法仍然是“五茸”,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五茸”在内。具體的古代寫法已經漸漸被淡忘,沒有詳細的記錄。
1. 小鳥展開五茸,飛向天空。
2. 這種植物葉子上有細細的五茸。
組詞:五毛、絨毛、茸毛
近義詞:羽毛、翎毛、毛簇
反義詞:光滑、秃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