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绮皓的意思、绮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绮皓的解釋

即 绮裡季 。《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孫綽“雜述”>》:“領畧歸一緻, 南山 有 綺皓 。” 張銑 注:“ 綺 , 綺裡季 。皓,老人貌。”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高風動 商 洛 , 綺 皓 無馨香。” 明 屠隆 《綵毫記·頒诏雲夢》:“ 綺皓 安 劉 , 東山 寧 晉 。”參見“ 綺裡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绮皓"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古語詞,特指品行高潔、風姿超逸的隱士或賢者,尤其與秦末漢初著名的"商山四皓"典故緊密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绮(qǐ)

    本義指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絢麗之意。在"绮皓"中形容人物風采卓然、氣度不凡,如《說文解字》釋:"绮,文缯也",象征其文采與德行如錦繡般璀璨。

  2. 皓(hào)

    意為潔白、明亮,常喻品德純淨、光明磊落。如《楚辭》"皓皓之白",形容君子操守如皓月無瑕,契合隱士超脫塵俗的形象。

組合義:"绮皓"二字疊加,既贊其風姿清雅如绮羅,又頌其品格皎潔似皓月,專指兼具才德與隱逸之志的高士。


二、曆史典故與專指對象

"绮皓"的核心出處源于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绮裡季、甪裡先生)。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四位賢者因避秦亂隱居商山(今陝西商洛),漢高祖劉邦屢召不仕,後為太子劉盈(漢惠帝)出山輔佐,穩定國本。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隱逸精神的代表

    象征淡泊名利、堅守節操的士人風骨。如李白《商山四皓》詩:"白發四老人,昂藏南山側",贊其超然物外之志。

  2. 德才兼備的典範

    兼具學識與政治智慧,如張良獻策呂後迎四皓輔太子,化解廢立危機,體現"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儒家理想。

  3. 文學中的意象符號

    曆代詩詞常以"绮皓"喻指隱士,如王維《送陸員外》:"行當封侯歸,肯訪商山皓",寄托對高潔人格的向往。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字義溯源: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釋"绮""皓"本義。(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權威版本)

  2. 曆史典故:

    《史記·留侯世家》(西漢·司馬遷),載商山四皓事迹。(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3. 文學意象:

    《全唐詩》中李白、王維等對"四皓"的詠歎。(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詩》)


結語

"绮皓"凝練了中國文化對隱逸君子的雙重贊美:外顯風華如"绮",内蘊貞白似"皓"。其背後"商山四皓"的史實,更賦予此詞深厚的道德意涵,使之成為士人精神追求的經典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绮皓”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绮皓”是曆史人物的代稱,指代秦末隱士绮裡季,他是“商山四皓”之一。商山四皓包括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因避秦末戰亂隱居商山,四人皆年過八十、須眉皓白,故得此名。

2.曆史背景

四皓以高潔隱逸聞名,曾拒絕漢高祖劉邦征召,後受呂後之邀出山輔佐太子劉盈(漢惠帝),穩固其地位。這一典故在《史記·留侯世家》中有記載,成為後世文人贊頌隱士風骨的象征。

3.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李群玉在《自澧浦東遊江表》中用“高風動商洛,绮皓無馨香”表達對隱士品格的敬仰。明代屠隆的戲曲《彩毫記》也以“绮皓安劉”形容隱士對政局的影響。

4.其他釋義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绮皓”解釋為“景色美麗明亮”,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用法,“绮皓”核心含義仍指向人物代稱。

5.作為人名的寓意

現代取名中,“绮”象征光彩華麗,“皓”代表純潔明亮,組合後寓意美好、智慧與高潔品格。


“绮皓”主要用于指代曆史人物绮裡季及商山四皓,強調隱逸、高潔的品格。需注意避免與少數非權威來源中的“景色形容”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鞍铠暗哨拜禮搬九保據暴縱波波刦刦侘傺敕文愁惱抽匣踳雜擔驚忍怕敵區凡花繁憂發展心理學楓陛風聲概衆高下其手宮碗公信力榖皮紙孤凄鼓箑鼓鑰合兵鶴魚夥頤加倍井裡制舊逋酒母空沉兩宮靈清溜溜轉鸾渚馬門梅飙逆犯匹好劈天蓋地千秋鏡沁人心腑求情讓齒柔毫三臣沈潛沈聲市死水險樹結肅慄屯闵洿嘩校花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