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檀木的别稱。檀木色紅質堅,故名。 唐 白居易 《中和日謝恩賜尺狀》:“況以紅牙為尺,白銀為寸;美而有度,煥以相宣。” 唐 皮日休 《二遊詩·徐詩》:“軸閒翠鈿剝,籤古紅牙折。”《宋史·世家傳三·吳越錢俶》:“ 俶 貢白金五萬兩、錢萬萬、絹十萬匹,綾二萬匹、綿十萬……紅牙樂器二十二事。”《遼史·太宗紀三》:“ 唐 遣使遺紅牙笙。”
(2).樂器名。檀木制的拍闆,用以調節樂曲的節拍。 宋 司馬光 《和王少卿十日與留台國子監崇福宮諸官赴王尹賞菊之會》:“紅牙闆急絃聲咽,白玉舟橫酒量寬。”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遊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紗,按紅牙,金鞍半攲玉面馬。” 明 王世貞 《同省中諸君過徐丈》詩:“紫玉行杯彈《出塞》,紅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昇 《長生殿·制譜》:“聽宮鶯數聲,恰好應紅牙。”
紅牙是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樂器部件
指檀木制成的拍闆或牙闆,因檀木色紅,故稱“紅牙”。古代歌舞表演中用于擊節伴奏,調節樂曲節奏。該釋義源于樂器實物特征,是“紅牙”最原始的含義。
歌舞表演的代稱
由樂器功能引申,泛指音樂演奏或歌舞場景。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渲染宴樂氛圍或藝伎表演,如“紅牙催拍燕飛忙”(辛棄疾詞)即描寫歌舞節奏。
權貴生活的文化符號
因其材質名貴且多用于宮廷、貴族宴席,“紅牙”逐漸成為奢華娛樂與風雅生活的象征。如《宋史·樂志》記載宮廷樂儀使用紅牙制品,印證其與上層文化的關聯。
文學典例佐證:
南宋詞人姜夔《暗香》中“紅牙低按”之句,生動描繪了歌女執紅牙闆輕按節拍吟唱的場景,印證其作為樂器與藝術活動的雙重意象。
參考資料來源:
“紅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紅牙”指象牙根部帶血色的部分(血牙),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文獻,可能屬特定領域或現代衍生釋義。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文學作品中多指檀木或樂器,而日常語境可能側重牙齒健康的比喻義。建議結合權威典籍或具體例句進一步分析。
黯然無光白席人包單哔叽緞鄙迫比物丑類哔吱博極草制孱王承平澈聲第二聲敵國敵頑分扣浮習趕節龜契鼓筴還安寒瘁合榻花燭洞房惑亂假詞嘉骐魚稽留聒剌金飇畸日樛蟠積襲鞫人魁礧兩廣厘次令箭荷花犛牛羅緞祿氣賣國求利描金木斛男青烹銀清莊窮絕丘旦權奇詩獄受任説條念款俗慮鐵腳闆拓跋鼍憤龍愁鼃音閏位骧首閑作挾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