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樂府詩之篇幅短小者,常為五言四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小樂府》:“ 楊廉夫 自負其五言小樂府,嘗雲……小樂府二三子不能,惟吾能之耳。”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 謝朓 以來即有五言四句一體,然是小樂府,不是絶句。”
(2).指篇幅短小的詞。 清 魏源 《荊溪周君保緒傳》:“間填小樂府,倚聲度曲,悲歌慷慨。”
“小樂府”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短篇樂府詩
指樂府詩中篇幅短小的作品,通常為五言四句,結構簡潔,内容多詠史或抒情。例如元代楊維桢創作的詠史“小樂府”便屬此類()。
短小的詞體
清代文獻中,“小樂府”也用來代指篇幅短小的詞,如魏源《荊溪周君保緒傳》中的相關記載()。
起源與發展
樂府詩始于漢代,最初為宮廷音樂機構采集的民歌,後逐漸演變為文人創作體裁。至元代,楊維桢在《複古詩集》中明确将五言四句的詠史詩稱為“小樂府”,并賦予其獨特的審美範式()。
清代複興
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重新提及這一概念,強調其短小精悍的特點,推動“小樂府”在文人中的傳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池北偶談》《複古詩集》等文獻來源。
《小樂府》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小廟宇。它的拆分部首是小(小字旁)和府(廣字旁),共有7個筆畫。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主要指規模較小的廟宇。
在繁體字中,《小樂府》的寫法是「小樂府」,其中「樂」字的寫法帶有一點音樂的涵義,是與古代的詩詞歌賦有關的概念。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小樂府」的寫法也有變化。在《康熙字典》中,「樂」字的寫法是「樂」,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帝時期編纂的字典,對中國古代的字形進行了整理和規範。
以下是《小樂府》的例句:
1. 小樂府裡供奉着各種神像。
2. 這個小樂府的建築風格非常古雅。
組詞:樂府文化、朝天小樂府、迷你樂府廟宇
近義詞:小廟宇、小祠堂、小廟
反義詞:大廟宇、大祠堂、大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