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gantic] 大得沒有可與之相比的;巨大無比
彼其之子,碩大無朋。——《詩·唐風·椒聊》
《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鄭玄 箋:“碩,謂壯貌佼好也;大,謂德美廣博也;無朋,平均不朋黨。”後用以形容物體巨大,無與倫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晨起,睡舄遺堕,索着之,則碩大無朋矣。” 秦牧 《藝海拾貝·酷肖》:“例如最珍貴稀罕的菊花品種,最碩大無朋的名貴葡萄,都不是這類工藝品的表現對象。”亦作“ 碩大無比 ”。 曹禺 《日出》第一幕:“﹝ 小東西 ﹞下面的褲子也碩大無比,褲管總在地上磨擦着。”
“碩大無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事物極其巨大,無與倫比。原指人的相貌健美、氣質公正(《詩經》中的原始含義),後多用于描述物體的體積或規模龐大。
可通過漢典、搜狗百科等渠道查閱更多例句及古文出處。
“碩大無朋”是一個成語,形容某種事物非常龐大或者是某種能力非常出衆,無人可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形容某種物體或者人的巨大或者非凡。
“碩大無朋”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石”,意指石頭。第二個部分是“大”,意指大。第三個部分是“無朋”,意思是沒有可比拟的對手。
這個詞的部首是石,筆畫分别為丨(一畫)和大四畫,無丨(三畫),朋月旁(五畫)。
“碩大無朋”最早出現在《漢書·魏相國田常傳》這篇古代文獻中。原文是:“焉有令名而後可誦,有居官位而後能辦,無有學藝卓越而死無所為者乎?”其中“學藝卓越”一詞可以理解為“技能高超”或者“學問非凡”,後來便演變為現在的成語“碩大無朋”。
在繁體字中,“碩大無朋”可以寫作“碩大無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朋”字的右邊會寫為豎起的“力”字,形狀像是人的身體。同時,右邊的“月旁”字也有時候會寫成更加簡化的形式,像人頭上戴着帽子的樣子。
他的成就确實是“碩大無朋”,在這個領域中無人能及。
組詞可以是“巍巍碩大”、“無人能及”等。
近義詞可以是“無與倫比”、“無敵”等。
反義詞可以是“微不足道”、“尋常”等。
【别人正在浏覽】